逆風飛翔…宜蘭5學生榮獲總統教育獎 肌肉萎縮的他兩度奪獎

宜蘭縣政府表揚榮獲總統教育獎學生方珩、陳瑋承、張函嘉、張祐銘及林佳勳,他們在逆境中奮發向上、樂觀進取,服務奉獻或孝行表現等情懷,獲得殊榮。記者戴永華/攝影

宜蘭縣政府表揚榮獲總統教育獎學生方珩、陳瑋承、張函嘉、張祐銘及林佳勳,他們在逆境中奮發向上、樂觀進取,服務奉獻或孝行表現等情懷,獲得殊榮,其中就讀佛光大學的陳瑋承從小罹患脊髓性肌肉萎縮症,倚賴輪椅與呼吸器生活,是唯一兩度獲獎的學生,今天受獎時表示,由於先天殘疾,他唯有努力,才能不被淘汰,讓人感動。

佛光大學學務長許鶴齡及傳播系所老師徐明珠陪同陳瑋承受獎,他小學六年級曾獲總統教育獎,當時被視爲生命中光明的一頁,卻在進入高中後病情急遽惡化,他說,「那段低潮讓我懷疑自己是否早已把一生最好的時刻用完了」。

他喜歡畫畫,透過電腦繪圖與設計,去年在蘭燈空間舉辦個人畫展及義賣,同時也把生命故事拍成「灰‧彩」微電影。他說,不爲了成爲誰眼中的榜樣而努力,而是如果不努力就會被淘汰,未來將持續用畫筆,揮灑自己的人生。

此外,去年榮獲世界聽障青年運動會羽球混合雙打金牌及男子單打銀牌的林佳勳,就讀新北市瑞芳高工三年級,土生土長的宜蘭孩子,自幼罹患重度聽損,靠着電子耳裝置與不懈努力克服溝通障礙,成長就比他人更艱辛,曾因聽障而遭遇同儕霸凌,身心俱疲。

國小熱愛羽球,高中就讀體育班專攻羽球,將痛苦化爲動力,站上國際舞臺。2024年世界聽障青年運動會奪下混雙金牌與男單銀牌,爲國爭光,不僅是傑出的運動選手,更是熱心公益的志工,關懷獨老及弱勢孩子,非常難得。

國華國中張祐銘出生時是早產兒,有亞斯伯格症特質,他對世界充滿熱情,缺乏與人溝通技巧,經常與人發生爭執;5歲時對美術感興趣,專注畫圖,幾乎廢寢忘食,參加許多美術比賽,獲得無數獎項,在藝術裡找到與外界溝通的方式;小提琴是另一個心靈避風港,用琴聲參加公益活動,溫暖孤獨的心靈。

成功國小學生方珩,5歲時父母離異,靠着母親擔任幼兒園廚工微薄的收入與政府補助維持生計,去年母親因罹患乳癌無法繼續工作,懂事的方珩不但主動承擔起照顧媽媽的責任,更學會了煮飯、洗衣與照料生病的母親。她熱愛跳舞與柔道,曾勇奪宜蘭縣中小學運動會柔道賽小女組冠軍。

就讀興中國中的張函患有再生不良性貧血,身體疲弱,常需接受治療和休息,但並未阻止她追求學習的熱情,秉持着「永不放棄,每天都是新的開始」。生病那年開始,喜歡上閱讀和寫作,文字能抒發疾病帶來的痛苦及賦予不同的生命意義。積極參加校內語文競賽,參加113年宜蘭縣語文競賽榮獲國中學生組國語作文第二名,未來持續用文字帶給他人力量。

去年榮獲世界聽障青年運動會羽球混合雙打金牌及男子單打銀牌的林佳勳(右二),自幼罹患重度聽損,成長就比他人更艱辛,他不僅是傑出的運動選手,更是熱心公益的志工。記者戴永華/攝影

陳瑋承喜歡畫畫,透過電腦繪圖與設計,去年在蘭燈空間舉辦個人畫展及義賣,幫助更多人。圖/佛光大學提供

宜蘭縣政府表揚榮獲總統教育獎學生方珩、陳瑋承、張函嘉、張祐銘及林佳勳,他們在逆境中奮發向上、樂觀進取,服務奉獻或孝行表現等情懷,獲得殊榮。記者戴永華/攝影

陳瑋承從小罹患脊髓性肌肉萎縮症,倚賴輪椅與呼吸器生活,是唯一兩度榮獲總統教育獎的學生。他說,由於先天殘疾,他唯有努力,才能不被淘汰。記者戴永華/攝影

陳瑋承從小罹患脊髓性肌肉萎縮症,倚賴輪椅與呼吸器生活,是唯一兩度榮獲總統教育獎的學生。他說,由於先天殘疾,他唯有努力,才能不被淘汰。記者戴永華/攝影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