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投資情商」及格嗎?行爲經濟學揭曉真相 情緒纔是勝負關鍵

▲情緒控管是投資成功的至要關鍵。(圖/unsplash)

記者張家瑋/綜合報導

在市場震盪的時刻,情緒往往比數據更能左右投資人的決策。最新一集的Podcast節目《不管啦!給我錢》中,就探討了「投資情緒控管」議題,從行爲經濟學理論到實戰策略,讓投資人面對波動時更穩住、不被情緒綁架。

▲點擊收聽Podcast《不管啦!給我錢》,分享如何控制自己的投資情緒。

主持人強尼與海晴提到,行爲經濟學中的「前景理論」(Prospect Theory)指出,投資人在面對損失時的心理壓力,遠大於獲利時的滿足感,這種「損失厭惡」常導致投資人在市場低點時賣出,錯失了市場的回升機會。

節目中也討論了「心理帳戶」(Mental Accounting)和「確認偏差」(Confirmation Bias)等行爲經濟學概念。前者說明投資人會將錢劃分爲不同用途,可能導致資產配置失衡;後者則讓人只接收支持自身立場的資訊,進一步放大風險。這些反應都與大腦中的「杏仁核」有關,當壓力來襲,它會觸發「戰或逃」反應,讓人做出衝動決策。

▲做重大投資決策時,先冷靜24至48小時,避免衝動做決定。(圖/翻攝自不管啦!給我錢)

強尼與海晴建議,遇到重大投資抉擇時,不妨先冷靜24至48小時,讓自己有時間再次評估,這樣能夠避免衝動決策,達到有效提升理性判斷力,做出冷靜、理智的選擇。

節目最後也提醒,市場波動是不可避免的,學會接受損失並將其視爲投資過程的一部分,是每個成熟投資者必須具備的心態。只要能夠學會情緒分離,將市場波動視爲自然現象,而非個人錯誤,將有助於做出理性且長期穩健的投資決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