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吃的魚油有幾趴?」 大研生醫靠行銷衝破紅海

大研生醫董事長張家銘(右)、總經理林東慶(左)認爲,先把產品做好、搭配有 感行銷,就有機會在紅海市場被看見。(攝影者:陳宗怡)

「你吃的魚油有幾趴?」被稱爲「最美歐巴桑」的藝人陳美鳳口中反覆念出的這句臺詞,應該是許多計程車乘客再熟悉不過的場景,也是臺灣人都熟悉的一句廣告詞。

這句洗腦廣告並不是由什麼大廣告公司捉刀,背後創作者,就是九月將掛牌上市的保健品牌大研生醫的行銷團隊。

大研生醫二○一八年成立,二四年營收已突破十三億元,今年上半年營收還在創新高,年增逾五○%、銷量更常居各大電商保健品類冠軍。

它的創辦人,是創立交友網站愛情公寓的兩位「宅男」張家銘、林東慶。

一個新進品牌、一羣保健品門外漢,爲何能讓大研生醫繳出五年八八%的年均營收復合成長率?

理性口號,找感性代言人說

秘訣,就在找對人、說對話的行銷力。

早期該公司行銷團隊,其實是由母公司尚凡內僅有四人的行銷小組來「兼差」,靠着直播帶貨、加入愛情公寓VIP送保健品等方式,賣給公司同事、親友和愛情公寓會員們。在自家試賣、小有獲利後,大研生醫董事長張家銘決定把產品銷到大衆市場。

「在想廣告的時候其實沒有太大猶豫,就是訴求濃度。」大研生醫資深行銷總監張思渝說,團隊翻閱文獻,整理出Omega-3的濃度,纔是魚油功效的關鍵,加上當時市面沒有高濃度魚油產品,消費者也不知道濃度的重要性。

於是,魚油雖然是紅海市場,但他們卻在裡面,選了一條從來沒人開闢的賽道——濃度。

問題是,要怎麼把這類複雜、專業的科學術語,轉化成一般人也聽得懂的語言?行銷同事與研發博士、老闆們天天坐在會議室裡腦力激盪,從教育民衆的角度出發,終於在一週後想出這句經典臺詞:「你吃的魚油有幾趴?」

「只有用越簡單的說法,才能讓消費者容易記住。」大研生醫總經理林東慶認爲,多數保健品廣告不是講得太模糊、就是太多生硬名詞,他們希望透過一句簡單口號,喚起消費者對魚油濃度的重視。

李奧貝納集團前執行長黃麗燕指出,其他品牌行銷魚油,講的是安心、純淨等抽象概念。若廣告講的是抽象話語,消費者只能靠感覺,「怎麼感覺?就是比價格,因爲這是最容易被量化的東西。」大研生醫把魚油具象化,用濃度這種可衡量的數字,消費者就容易記住,而且在選購品牌時,有價格以外的參照點。

他們選定一個「小池子」主題,找出一個從來沒人談過的角度切入、把它做大。後來即便他牌推出濃度更高的魚油,也無法打破高濃度魚油與大研生醫的連結。

不過,有了口號,要讓誰來講?「以前大家買保健品,很仰賴藥局醫療人員推薦,但我們不想當這種冷冰冰的品牌。」張家銘不希望走老路,最後挑選形象親民、溫暖正向的陳美鳳。

最理性的口號,但要選一位最親民、感性的代言人訴說,巧妙結合左腦與右腦。

「選代言人,入心很重要。」臺大國企系教授林俊升指出,陳美鳳形象正面、溫暖,又是目標客羣都認識的藝人,比起多數保健品牌找營養師、醫師代言,更有說服力,行銷手法能與他牌形成差異,也更容易被記得。

相同廣告重複播,加深印記

找對人、說對話,最後一步,就是要讓廣告「洗腦」、深植人心。

知名營養師江欣樺認爲,大研生醫行銷厲害之處,就是把對的事情重複做,「一樣的廣告它就用好幾年,不斷重複。」這概念就像耳熟能詳的電視廣告「感冒用斯斯」,同樣靠着重播多年洗腦歌曲,進入消費者的記憶。

一名業界高層認爲,大研生醫行銷力、成本控管強,但保健品市場已步入紅海,如何維持成長,會是未來最大挑戰。

從四人小組開始,如今大研生醫已建立起自己的行銷戰隊,二十多人包含大數據分析師、AI工程師、社羣經營專家等人才,負責監控數據、運用AI推播廣告與回購提醒等。

在資訊氾濫的時代,人們能記得的事情越來越少。好的行銷不是砸錢做大聲公,而是找到能敲打進人心的「小池子」,不斷放大。如此,就能在別人忙碌追逐話題的時候,你只要持續做好同一件事,就能讓市場記得。

※更多精彩報導,詳見《商業週刊》網站。

※本文由商業週刊授權刊載,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商業週刊第197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