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uralink突破引爆萬億賽道,恆生醫療ETF(513060)漲近1.5%,腦機接口開啓"人機共生"新紀元

港股上午盤三大指數漲跌不一,恆生指數、國企指數分別下跌0.42%及0.49%,恆生科技指數漲0.12%表現相對較強,恆指國指繼此前創年內新高後呈震盪行情,總體小幅回撤但仍在高位徘徊。

ETF方面,恆生醫療ETF(513060)午盤震盪走高,上漲近1.5%,成交額近15億元,換手率近20%。成分股中多數上漲,雲頂新耀漲超8%;鉅子生物漲超7%;藥明合聯漲超4%;復星醫藥、藥明康德、三生製藥、平安好醫生漲超3%;微創醫療、金斯瑞生物科技、藥明生物、綠葉製藥等個股跟漲,漲幅均超2%。

消息面上,當地時間6月27日,Neuralink發佈了一段長達一小時的視頻,展示了令人矚目的研究成果與產品發展方向。目前,Neuralink的受試者已達7人,涵蓋4名脊髓損傷患者與3名肌萎縮側索硬化症(ALS)患者,他們平均每週使用設備時長約50小時,峰值超100小時。通過Neuralink的“心靈感應”產品,受試者能夠憑藉腦信號控制玩遊戲,甚至用意念操控機械臂寫字,重新與外界建立交互。

更令人振奮的是,Neuralink計劃在2026年將電極通道/數量增加到3000個,探索恢復盲人視力,初期目標是實現低分辨率視覺恢復。這意味着,在不久的將來,盲人重見光明不再是遙不可及的夢想。此外,到2028年,Neuralink植入人腦的電極數量預計將超過2.5萬個,能夠觸及更深層腦區,用於治療精神類疾病、神經性疼痛等,並開始探索與AI的深度融合,未來人類甚至可以利用這種技術直接控制人形機器人的行動。

腦機接口技術突破,商業化進程加速

Neuralink的一系列進展標誌着腦機接口技術正從實驗室概念邁向臨牀實用化的關鍵跨越。從技術層面來看,其三大產品線——“Telepathy”“Blindsight”“Deep”分別針對運動障礙、視覺重建和神經調節領域,取得了階段性的突破。從市場前景來看,腦機接口技術被認爲是“21世紀最具顛覆性的技術”。

據PrecedenceResearch統計數據,2024年全球腦機接口市場規模爲26.2億美元,預計到2034年將增加到約124億美元,複合年增長率達17.35%,在醫療、娛樂、智能家居、軍事等多領域具有巨大的市場潛力。隨着技術的不斷成熟和應用場景的持續拓展,腦機接口有望催生一個龐大的新興產業。

國內方面,我國也高度重視腦機接口產業的發展,十四五規劃明確將腦機接口列爲未來產業重點攻關方向,中央到地方陸續出臺各項政策加快腦機接口產業發展,如:《北京市腦機接口創新發展行動方案》提出,到2030年培育3-5家全球影響力的科技領軍企業,打造1-2個產業集聚示範區;《上海市方案》則劍指2030年實現腦機接口產品全面臨牀應用,產業鏈核心環節自主可控;湖北省醫保局更率先推出全國首個腦機接口醫療服務價格標準。推動商業化規模落地。在政策的支持下,國內腦機接口相關企業有望迎來快速發展的機遇。

相關機構發文表示,隨着腦機接口等醫療創新技術的不斷突破,醫療健康產業正迎來“技術爆炸”與“需求井噴”的雙重機遇。恆生醫療ETF(513060)所代表的,不僅是一籃子創新資產,更是對“人口老齡化+技術革命”雙重趨勢的有力押注。投資者可以通過投資恆生醫療ETF(513060),參與到醫療創新的大趨勢中,分享行業發展帶來的長期收益。

以上內容與數據,與有連雲立場無關,不構成投資建議。據此操作,風險自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