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說會道丨新電途CEO王光星:充電行業轉向高質量發展,AI技術賦能充電運營商生態創新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費心懿上海報道

新電途是朗新集團(300682.SZ)在新能源充電服務領域的重要戰略佈局。

在2025第四屆上海國際充換電與光儲充展覽會期間,朗新集團副總裁、新電途科技CEO王光星接受了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的專訪。

面對電力市場化改革加速、國資巨頭跨界入場、充換電路線博弈加劇的三重衝擊,充電行業正在轉向高質量發展和精細化管理的時代。

王光星談到,充電行業近兩年正在發生革命性的變化,涌現出充電+光伏、充電+儲能、充電+電力市場化交易等新模式,而這種分佈式的能源運營模式將更加考驗企業的數智化運營能力。

截至2025年4月,全國充電基礎設施累計數量爲1406.4萬臺,但行業普遍面臨利用率低、盈利模式單一的困境。行業表現分野在2024年呈現加速態勢。

目前,充電行業呈現兩大發展動向。2024年12月,國家市場監管總局發佈《關於對電動汽車供電設備實施強制性產品認證管理的公告》,明確將充電樁納入3C認證目錄。同時,行業迎來新參與者,中石化依託3萬餘座加油站啓動“油電置換”計劃,年內擬新建5000座充換電站;多地國資通過特許經營模式,將充電設施納入城市基礎設施統一規劃。

朗新集團旗下新電途平臺以聚合充電模式探索發展路徑,正在通過數(智)化能力打通綠電交易與用戶運營閉環,爲行業探索出可持續的盈利路徑。

事實上,隨着“136號文”〔國家發改委、國家能源局聯合印發《關於深化新能源上網電價市場化改革促進新能源高質量發展的通知》(發改價格〔2025〕136號)〕推動電力現貨市場擴容,新能源的全面入市催生萬億級電力交易市場,充電運營商亟需突破單純設備運營邏輯。

充電基礎設施的競爭已非單純以充電樁數量衡量。市場化運營商必須轉向三個核心能力建設:負荷預測精度、綠電交易能力和用戶運營效率。

王光星介紹,朗新在兩年前成立AI研究院,聚焦能源領域AI大模型訓練。不同於ChatGPT、DeepSeek等生成式大語言模型,該研究院主要圍繞時序預測模型、AI智能體框架等方向,探索AI技術在能源領域的創新應用。

在電力現貨交易場景中,朗新的AI大模型能夠深度融合負荷、時間、價格等海量數據進行分析;在聚合充電場景中,爲充電運營商提供智能選址、智能定價、智能運維等服務,通過AI智能體“新電兔”爲新能源車主用戶,深度融合自然語言交互、智能推薦、智能客服功能,爲新能源車主打造了前所未有的AI交互體驗。

新電途還積極拓展場站生態服務,開展充電+儲能、充電+售電、充電+虛擬電廠、充電+運維等實踐,全方位助力場站實現降本增收,爲場站的可持續發展提供支持。

值得一提的是,AI在“充電+售電”部分發揮的作用越來越顯著。過去,電力現貨交易價格主要依靠交易員基於經驗與市場分析報價。據悉,現在朗新集團在部分省份的電力交易月度競價中,是由AI輔助甚至完全託管自主完成報價。

王光星指出,對比AI與人工報價結果發現,AI在部分場景效率和精準度優於人,但在複雜規則適配、個性化需求響應等場景仍有侷限,尚未能全面替代人工報價員。他強調,AI應用的核心在於訓練,需正視訓練中可能存在的風險,通過持續優化強化模型性能。

朗新集團在近期披露的投資者關係管理信息中也強調,2025年,基於公司豐富的電力服務場景,公司將全力發展AI能源大模型,通過場景深度鏈接,聚合各類負荷需求並調控各類能源資產,圍繞場景、數據、算法這些核心要素,打造具備競爭力的AI能源大模型,實現AI技術賦能運營商高效運營,賦能車主用戶智慧出行,助力充電+生態服務的規模化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