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政部公佈防空避難指引 視狀況應對遠離危險

▲內政部。(圖/記者陳家祥攝)

記者陳家祥/臺北報導

內政部於今(30)日正式函頒佈「防空避難指引」,明確提供民衆在防空警報發放時,如何依據所在情境迅速採取適切行動,確保自身與家人生命安全。該指引強調「地下優於地上」、「室內優於室外」的基本原則,參考國際實務經驗研擬「避難位置選擇」、「防護姿勢」及「行動指引」三大核心面向,旨在強化全民在極端情況下的即時反應能力。

內政部指出,指引中強調「地下優於地上」、「室內優於室外」等基本原則,並提醒民衆應遠離外牆、門窗與易碎或危險物品,選擇與爆炸源之間隔有兩道牆以上之內部空間作爲臨時避難位置。若無法及時進入建築物或防空疏散避難設施,應即採取趴下降低高度、保護頭部、背對爆炸方向等防護姿勢,以降低爆炸震波與飛散碎片造成之傷害。

針對不同情境,該指引亦訂有明確行動準則。民衆應優先進入地下室或防空疏散避難設施,若無法及時進入的情形下,身處室內,應就地避難並避免位於最高樓層;戶外則應迅速進入最近建築物或尋找涵洞、地下道等掩蔽物避難,就地採取防護姿勢避難;如於行駛途中,應立即靠邊停車並下車避難,若無法離開車輛,則應壓低身體、就地保護頭部。

在防護姿勢方面,根據指引,若無法及時進入建築物或防空疏散避難設施,應採趴下降低高度、保護頭部、背對爆炸方向等防護姿勢,以降低爆炸震波與飛散碎片造成傷害;若爆炸尚未發生,應保持趴下不動,待威脅解除再轉移至建築物內。

當防空警報響起,應以進入地下室或防空疏散避難設施優先,若無法及時進入,請依所處情境迅速採取避難行動。若在室內,應遵循「遠離外牆原則」,避開外牆與門窗,就地保護頭部,並避免位於最高樓層;若在戶外,則應迅速進入最近建築物、涵洞、地下道,採取防護姿勢避難。

內政部呼籲,狀況瞬息萬變,唯有平時瞭解並熟記正確避難原則,才能在危急時刻做出正確判斷與行動。未來將持續透過演習、宣導等場合,提升全民防空應變知識,攜手打造更堅實的韌性社會。相關指引可點此下載使用。

▲內政部發布「防空避難指引」協助民衆依情境迅速避難。(圖/內政部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