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需失溫 消費成長率跌破1%
民間消費實質成長率跌破1%。學者指出,主要受車市關稅預期、打房及股市影響。(本報資料照片)
主計總處上修今年經濟成長率至4.45%,不過民間消費實質成長率卻下修0.79%至0.85%,跌破1%,僅比2020、2021年新冠肺炎時期的負值略高,學者指出,主要受車市關稅的預期、打房以及股市影響。
臺經院景氣預測中心主任孫明德表示,臺灣過去消費成長率很少低於2%,這次連1%都不到,主要在於內需表現,內需包括消費、投資,這次是消費差。消費差主要來自幾個因素,包括所得效果,也就是對未來經濟前景不樂觀,不只臺灣,很多國家的經濟預期感覺都不佳,除AI相關產業外,其他產業前景多不樂觀,尤其是傳產。
孫明德解釋,另一個就是財富效果,則來自股市、房地產市場,臺灣的大盤表現不錯,但臺灣、大陸、韓國、香港等地民衆的財富仍在房地產,而不是像美國人7成資產都在股票,而政府近2年打房政策讓房市較低迷。此外,受川普關稅影響,民衆有汽車關稅調降預期,因此目前還有幾萬臺車子停在港邊,但下半年有望緩解。
亞太商工總會執行長邱達生指出,出口暢旺並非所有產業,國內傳產像是機械、工具機很多都在放無薪假,甚至還有部分紡織業乾脆收起來。
對於車市陷入「冷凍期」,車廠透露,從網站後臺觀察,網頁的瀏覽量沒有少,但進展間的人少了、願意下訂的就更少,其中進口車衝擊遠大於國產車,整體市場萎縮已高過2成。車廠主管表示,每個人畢生消費最大的就是房子、車子,其中車子又位列動產之首,車市一萎縮,整體民間消費當然會降,尤其關稅議題發酵,很多人都有現在買車是「盤子」的想法,就算車商怎麼促銷,都很難催出買氣。
旅宿餐飲方面,高單價的Fine Dining明顯降溫,許多星級餐廳不是減少營業天數,就是改推短菜單或商業午餐因應。以乾杯集團爲例,透過旗下高端品牌「和牛47」切入短菜單高價值的商業模式,訂價較以往的經典套餐價格便宜約50%,改以短時段商務餐敘、輕奢型聚餐爲主力。
餐飲業者分析,疫情之後,今年機票價格逐漸回覆正常水準,加上新臺幣4月以來強升,讓不少人乾脆出國消費。而川普關稅威力對各行各業的衝擊未立即浮現,但高價餐飲市場上已感受到「寒意」,許多公司行號取消聚餐預算,現在也沒有心思應酬,這情況未來幾個月將更明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