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需動能強 營造股Q1開門紅
營造廠今年Q1營收表現
美國總統川普關稅政策衝擊波,讓整個4月主要產業都壟罩其下,不過,以內需爲主的營造工程族羣受影響有限,首季在建案、環工案的挹注下,多檔營造股繳出營收年增雙位數成績,展望年內交通等建設需求與疫後高毛利案件認列,今年整體營運表現有望更上層樓。
營造類股近年發展漸入榮景,營收受惠基礎建設、建案、科技廠辦等需求而規模放大,主要營造廠首季營收均開門紅、有雙位數增幅,工信首季營收年增超44.34%約21.54億元,爲近15年新高;達欣工營收大增37.12%約46,02億元,創同期歷史次高、近12年新高;根基營收增31.04%約39.34億元,創同期歷史最高。
營收體量擴大外,營造廠在獲利端的進展將逐步體現,工信等營造廠在今年開始會有更多疫後新增工程案進入施作開始認列,疫後工案毛利較疫前高許多,預計年內大廠獲利有反彈。
因4月關稅風波,營造等內需屬性族羣被視爲受影響較小,不過也有觀點擔憂,川普拉廠赴美動作或破壞臺灣科技廠建設需求。專家表示,目前該狀況尚未體現,但因近年公共工程案量多,營造廠接案有挑選的餘裕,預估不難應對環境變化。
營造廠當前案源多元,高利潤建案與需求持續提升的環工案件挹注大廠首季營運,達欣工認列建案帶動3月營收年增131.74%,年內有望認列兩項建案、並在北士科推案;欣陸投控首季主要成長動能來自環工事業,年內後續也估有三項建案認列。
年內預估有龐大捷運、道路等交通基礎建設釋出,行政院今年公共建設計劃總預算編列2,644億元、年增43.2%,營造廠整體樂觀看待今年接案空間。同時,日前賴總統提對先進的核能技術保持開放態度,市場看好有利新建等有建核電廠經驗的老牌大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