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外貿一體化改革提速:福建等多地破壁壘 企業探新路 政企協同暢通雙循環|出海洞察
《科創板日報》4月10日訊(記者 徐賜豪 研究員 樑又勻),一場以“內外循環暢通”爲目標的改革正在中國加速推進。
繼湖南、海南等地出臺政策後,福建省於今日(10日)發佈《福建省深化內外貿一體化發展實施方案(徵求意見稿)》,釋放出以制度創新破局市場分割、以精準服務激活企業內生動能的強烈信號。
這一方案的出臺並非偶然。自2021年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促進內外貿一體化發展的意見》以來,中國已逐步構建起“國家統籌-地方試點-企業實踐”的三級聯動體系。
多地多策並進,共促內外貿一體化
針對地方保護導致的“流通梗阻”,福建提出2025年底前在省市縣三級開展市場準入效能評估,計劃破除100條以上隱性壁壘;針對外貿企業“轉內銷”需求,建立三級重點企業聯繫機制,對紡織服裝、箱包、食品等傳統優勢出口行業實施“一對一”幫扶,動態調整企業名單以確保政策精準性。
這一政策設計背後,是中央與地方改革的同頻共振。早在2021年12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促進內外貿一體化發展的意見》,要求提升市場主體內外貿一體化經營能力,激發內生髮展動力。
2022年5月,商務部等14部門發佈《關於開展內外貿一體化試點的通知》,決定在部分地區率先開展內外貿一體化試點,提出力爭用3年時間形成可複製推廣的經驗和模式;此次試點名單中對試點要求進一步細化,明確提出試點地區重點圍繞“5個一批”推進工作,即培育一批內外貿一體化經營企業,打造一批內外貿融合發展平臺,形成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力、融合發展的產業集羣,解決一批市場主體內外貿一體化經營遇到的實際問題,形成一批可複製推廣的經驗和模式。
2023年,商務部等14部門下發《商務部等14部門辦公廳(室)關於公佈內外貿一體化試點地區名單的通知》,通知內容顯示在北京市、上海市、江蘇省、浙江省(含寧波市)、福建省(含廈門市)、湖南省、廣東省(含深圳市)、重慶市、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等9地開展內外貿一體化試點。
通知提出,要突出目標導向,聚焦若干重點產業,力爭培育一批內外貿一體化經營企業,打造一批內外貿融合發展平臺,形成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力、融合發展的產業集羣,建立健全促進內外貿一體化發展體制機制。
同年7月,湖南省發展開放型經濟領導小組辦公室正式印發《湖南省內外貿一體化試點實施方案》(以下簡稱《實施方案》),提出“五個一體化”發展思路(監管服務、標準認證、產業促進、市場構建、流通交易),重點依託自貿試驗區培育試點企業、綜合服務平臺和特色產業集羣,並探索平行進口經濟、跨境電商海外倉離境退稅等措施。該方案還涉及工程機械再製造、內外貿同船運輸等創新舉措。
到了2024年4月,海南省也出臺了《加快內外貿一體化發展實施措施》,涵蓋6方面19條措施,包括,規則銜接方面對標國際標準,推動與港澳檢測認證互認;市場對接方面支持外貿產品進商場、電商平臺,培育專業化外貿服務企業;擴大加工增值內銷免關稅政策效應,打造熱帶農業、生物醫藥等產業集羣。
多家連鎖商場助力外貿轉內銷
值得一提的是,商務部新聞發言人表示,近日,商務部已組織有關商協會、大型商超和流通企業座談,研究更好發揮各自優勢,幫助外貿企業擴寬內銷渠道。
記者獲悉,目前零售商超行業已開始行動。4月7日永輝超市發佈《致中國優質供應鏈的一封信》,信中提及,若因出口受阻而庫存積壓,永輝將開通“綠色通道”完成15天極速上架;針對苦惱於國內市場認知度的外貿商品,永輝將提供推廣扶持;對於渴望產品升級的供應鏈企業,永輝將作爲“市場助手”共同開發新產品。
記者從永輝方面獲悉,截至4月9日,永輝公佈的專項郵箱收到超100封中國供應鏈企業的合作訴求郵件,其中已經有超60家企業進行意向單填寫,與近40家企業進入採購洽談階段,供應鏈囊括了果蔬、水產、肉禽、酒水、熟食烘焙、乾貨雜糧、休閒零食、家居百貨等十餘大類,其中大多數爲出口外貿型企業。
“從申請的後臺數據發現,其中包括向開市客、山姆等美國市場供貨的供應鏈企業。”永輝方面相關人士向記者透露。
與此同時,百聯集團旗下聯華超市也對外宣稱,將爲中國好物迴流提供“專項入駐優惠”“營銷資源傾斜”等多項支持措施。
華潤萬家4月10日下午發文表示,在“外循環承壓、內循環蓄能”的特殊時點,公司將推出四大舉措助力外貿企業開拓內銷市場。
具體包括,爲優質外貿企業開通內銷“直通車”,緩解外貿企業資金週轉壓力、降低滯銷率;匹配不同企業的產品定位,分級分類在旗下精品超市、綜合超市、社區超市落地;聯合優質外貿企業開發自有品牌,釋放產能。此外,華潤萬家還將通過旗下商貿公司,提供“代理+經銷”服務,助力外貿企業加速國內業務落地。
其實這場改革已進入深水區。商務部數據顯示,去年規模以上的工業企業當中有8.7萬家企業實現了內外貿一體化經營,同比增長了6.3%,內外貿一體化經營的比例達到了17%。目前,全國已培育了2200多家內外貿一體化的領跑企業。
此外9個試點地區確定了602項試點任務,已經完成了80%。浙江、上海、廣東等經濟大省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內外貿一體化經營率達到了30%左右。像寧波、廈門等地,積極支持外貿優品成爲國貨潮品,受到消費者青睞。
“外貿轉內銷不是簡單的‘貨架搬運’。”東方企業創新發展中心特邀副理事長高澤龍分析稱,永輝的“綠色通道”與福建的“效能評估”形成互補:企業端需要快速響應市場,政策端則需打破制度性障礙,兩者結合才能釋放內需潛力。
“未來政策需進一步聚焦‘標準互通’與‘品牌升級’。”高澤龍建議,參考國際經驗,建立內外貿統一的產品認證體系,同時引導企業從OEM(代工)向ODM(設計)轉型,才能真正實現“同線同標同質”。
而在復旦大學企業研究所所長張暉明看來,外貿轉內銷面臨定價機制重構、利益平衡等挑戰,需配套政策調整退稅補貼、流通體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