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外交迫 大陸CPI連跌兩個月、通縮陰影籠罩

▲江蘇農貿市場。(圖/CFP)

記者陳冠宇/綜合報導

在對外面臨關稅戰,大陸積極擴大內需之際,卻陷入通貨緊鎖的陰影。大陸國家統計局發佈數據顯示,3月份消費者物價指數(CPI)月減0.4%;年減0.1%,降幅比上月收窄0.6個百分點;生產者物價指數(PPI)月減0.4%,年減2.5%。兩個數據均遜於市場預期。

3月份,大陸CPI年減0.1%,2月份跌0.7%;今年首3個月,CPI年減0.1%。3月份,大陸PPI年減2.5%,遜於市場預期下跌2.3%,月減0.4%;今年首3個月,PPI年減2.3%。

大陸國家統計局城市司首席統計師董莉娟解讀稱,CPI較上月下降主要受季節性因素和油價下行影響。一是天氣轉暖,部分鮮活食品大量上市,食品供應總體充足。二是旅遊淡季出行人數減少,出行類價格有所下降。三是國際油價下行影響。

香港《經濟日報》引述分析指出,貿易戰導致通縮壓力加大,通膨未來走勢要看政策面如何擴內需。本月召開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有望提供刺激措施推出時機和具體規模的線索。

荷蘭國際集團(ING)大中華區首席經濟學家宋林表示,問題在於今年的擴內需政策能否幫助推動通膨迴歸更健康的軌道。當前消費支持政策主要聚焦於以舊換新,而這類措施對整體價格水準的擡升作用有限。

考慮到當前通膨仍未能轉正,且隨着貿易摩擦快速升級爲全面對抗,今年中國經濟面臨新的挑戰,該機構認爲,當前正是大陸央行在常規公開市場操作之外進一步加大寬鬆力度的有利窗口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