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蒙古以技能培訓供需對接賦能羣衆穩定就業
原標題:依託區域特色打造京蒙勞務協作品牌(引題)
內蒙古以技能培訓供需對接賦能羣衆穩定就業(主題)
內蒙古日報記者 韓雪茹
2月23日,2025年中央一號文件發佈,提出“加大穩崗就業政策支持力度,強化就業服務和勞務協作,培育推介特色勞務品牌。”當下,內蒙古各地正依託京蒙協作機制紮實開展就業促進行動,助力勞動者順利就業增收、企業穩定生產經營。
政企攜手組建的招工團火熱招工中,線上線下勞務協作對接會高頻次舉辦,一輛輛“點對點”務工專車陸續駛出……
“春風”送崗,供需精準對接。打開內蒙古自治區招聘會雲服務平臺網站,“京蒙勞務協作”專區十分醒目。專區內,招工單位、崗位名稱、招聘人數、薪酬、福利待遇、學歷要求、聯繫人等用工信息一目瞭然。截至2月23日,“京蒙勞務協作”專區內顯示用工單位數達329家,職位數887個,崗位數10633個,爲有就業意願的羣衆提供就業服務。
在興安盟突泉縣,“點對點”勞務輸出進北京活動吸引了不少務工人員參與。2月3日,80餘名務工人員統一乘坐免費務工專車赴北京、天津等地返崗務工,開啓新一年務工增收、就業致富的“旅程”。出發前,相關部門準備了“返崗大禮包”,爲務工人員登記個人信息,同時委派有關人員赴京做好後續服務保障工作。
2月10日,通遼市科左後旗2025年“春風行動”暨京蒙勞務協作專場招聘會現場人頭攢動。招聘會吸引了2300餘名求職者參加,內蒙古科爾沁牛業股份有限公司、遼寧安井食品有限責任公司等區內外26家企業提供財務會計、機電維修工、新媒體運營等4000餘個崗位。招聘會現場280人初步達成就業意向,有效促進節後返鄉人員就業。
送政策、送崗位、送服務,京蒙勞務協作工作高標準推進。
“今年我區組織開展‘六個行動’,就業促進行動作爲‘六個行動’之一,一頭連着千家萬戶,一頭連着發展大局。我們將依託京蒙協作紮實開展就業促進行動,不斷拓展完善勞務協作機制,構建常態化、廣覆蓋的跨區域信息共享和有組織勞務輸出格局,持續拓寬農村牧區勞動力外出務工渠道,增加羣衆收入。”自治區農牧廳區域協作促進處處長賈浩波說。
2024年以來,藉助京蒙協作機制,內蒙古開展各類勞務培訓297期,培訓農村牧區勞動力14555人次,培訓脫貧勞動力8579人次,助力6萬餘名農村牧區勞動力實現就業增收。
培訓跟着需求走,技高一籌讓就業渠道更多更優。全區各地不斷提升職業技能培訓質效,促進勞動力轉移就業從鬆散型向有序型、從數量型向質量型、從體力型向技能型轉變。
“今年,我們將以崗前培訓爲重點組織開展不少於60期訂單班、冠名班等培訓班,有針對性的職業技能培訓不少於3000人,穩步提升就業成功率和穩定性。”賈浩波說。
赤峰市喀喇沁旗投入京蒙勞務協作資金531萬元,建立各類實訓基地12個,推動教學鏈、產業鏈、人才鏈深度融合。目前,實訓基地累計培訓挖藥機操作員1000多人,98%的學員考取農機駕駛執照,80%的學員實現就地就近就業。
“興安家政”在興安盟各嘎查村設立“培訓就業勞務輸出服務站”,已累計培訓學員15萬餘人次,助推城鄉勞動者就近就地就業和農牧民轉移就業達7.5萬人次,已經成爲自治區級勞務品牌。
技能培訓賦能,崗位對接搭橋。近年來,內蒙古不斷完善京蒙勞務協作工作機制和服務體系,依託各地區域特色對接北京龐大市場需求,打造出一批具有旗縣特色、行業特徵、技能特點和帶動就業能力強的區域勞務品牌。“興安家政”“林西月嫂”“敖漢架線工”“敖漢小米農技工”“興安草原繡娘”“喀喇沁挖藥機操作員”“突泉焊工”等勞務品牌越來越響亮。其中,“敖漢架線工”入選全國勞務品牌名錄,“敖漢小米農技工”榮獲“中國創翼”創業創新大賽“創翼之星”獎,品牌引領帶動效應日益顯著。
這幾天,“內蒙古科右前旗在京務工人員之家”也熱鬧起來。在這個“家”裡,在京務工的勞動者可以享受各類書籍、健身器材、健康醫療器械以及飲水、熱餐等生活便利服務。
“內蒙古科右前旗在京務工人員之家”是興安盟科右前旗在北京市海淀區人社局設立的就業服務平臺,充分利用轄區就業服務資源持續提供免費政策諮詢、職業介紹、勞動維權等各類服務,讓在京務工人員就近獲得豐富便捷的人社服務,幫助他們在北京穩定就業。
據悉,下一步自治區農牧廳還將深入落實就業促進行動,推動各地不斷深化京蒙勞務對接,通過發放穩崗補貼、開通就業直通車等方式將有就業意向的農村牧區勞動力輸轉到北京等地,並對在京務工農村牧區勞動力進行後續就業跟蹤、職業指導、技能培訓等服務,着力提高勞務協作組織化程度和脫貧勞動力就業能力、就業質量。
來源:內蒙古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