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蒙古千帆競發推動重大項目建設
初夏時節,萬物並秀。一個個重大項目不斷刷新“進度條”,爲夯實內蒙古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強支撐。
記者走進鄂爾多斯市準格爾旗鐵辰智能裝備有限公司總裝車間,機聲隆隆,工人們正在生產全新的TC136D充換一體純電車。
鐵辰智能準格爾旗新能源礦卡生產基地是當地“智能裝備產業集羣”的重點扶持項目,發展勢頭迅猛。其油電混動無人駕駛礦卡成功在新疆大型露天煤礦實現批量運營,已累計完成無人駕駛運輸量超3700萬方。
時下,內蒙古各地緊緊抓住施工黃金期,快馬加鞭搶工期、趕進度,處處呈現出熱火朝天的生產場景,奏響項目建設“進行曲”。呼和浩特市加快盛樂國際機場、S43機場高速、S29呼涼高速、S311武川至楊樹壩公路等工程建設。包頭市錨定經濟總量突破5000億元目標,以650個重大項目、超6000億元總投資、20%以上投資增速的宏大布局,在夏日賽道上掀起項目建設熱潮,內蒙古通威硅能源綠色供電項目(新能源側)配套220千伏接網工程近日實現成功送電,南京瀚深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8家永磁電機企業今年扎堆入駐,稀土產業鏈加速延伸拓展、產業集羣優勢加速釋放……
項目是發展的生命線,是穩增長的“壓艙石”。自治區黨委十一屆九次全會暨全區經濟工作會議強調2025年要組織開展“六個行動”,其中重大項目謀劃行動位居首位。“今年,內蒙古積極儲備政府投資5000萬元、企業投資億元以上重大項目3352個,總投資3.5萬億元,年度計劃建設投資達到10092億元。截至目前,內蒙古新建項目前期手續辦結率達到95%,已開復工項目3174個、開復工率95%,均超額完成了年初確定的目標任務。”自治區發展改革委有關負責人介紹。
重大項目支撐下,今年一季度,內蒙古固定資產投資增長20%,位居全國第4位,實現了“十四五”連續5年一季度“開門紅”。
內蒙古重大項目建設的“實景圖”離不開頂層設計的動力指引。今年以來,內蒙古自治區黨委政府就推進重點項目建設作出系列部署:《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要重點做好“實施重大項目謀劃行動,堅定不移抓投資”等11個方面工作;今年1月25日,全區推動經濟社會發展動員部署會要求,實現一季度經濟“開門紅”,必須緊緊扭住項目建設這個“牛鼻子”,打好完成全年投資任務的奠基之戰;今年2月5日,自治區人民政府召開全區重大項目謀劃行動推進會,對全區經濟工作會議和全區兩會重點任務再安排再落實;今年2月,《內蒙古自治區重大項目謀劃行動實施方案》印發,架起推動重大項目建設的“四樑八柱”。
拼經濟,項目先行。內蒙古各地各部門正以等不起的緊迫感、慢不得的危機感、坐不住的責任感,千帆競發推動重大項目建設,以進一步優化產業結構、培育新質生產力、擴大有效投資,爲經濟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勁動能。
在鄂爾多斯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晶澳太陽能全產業鏈低碳示範基地項目現場,塔吊高聳、車輛穿梭,工人們在鋼結構廠房內緊張有序地進行設備安裝與管道鋪設。這個總投資280億元的重點項目正以“加速度”推進建設。
“項目佔地2580畝,規劃建設30GW硅片、30GW拉晶、30GW電池、10GW組件及光伏輔材生產線,並配套打造產學研融合的晶澳中央研究院。目前,B4組件車間已投產,生活區辦公樓及部分宿舍已交付使用。”該項目現場負責人齊國樑介紹。
今年,鄂爾多斯市加快推進風光氫儲全產業鏈發展,實施通威、晶澳、鎔鋰、華景等30項重點項目,圍繞頭部企業積極招引上下游配套企業和產業鏈空白缺口項目。同時,積極推進“一基地三中心”和年度重點項目建設,加快推動“中國絨都”向“世界絨都”邁進。
當前,赤峰市正加速佈局、全力推進以新型儲能、氫能、高性能複合材料爲代表的未來產業,開闢經濟發展的新風口、新賽道。遠景零碳技術(赤峰)有限公司零碳氫氨項目推動風電、光伏、儲能與智能物聯網系統建設,實現100%綠電制氫,奠定全球綠色氫能發展重要里程碑;內蒙古梅捷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與中國科學院合作,成功研製出具有國內領先水平的新型固體儲熱技術,建成我國北方首個零碳製造工廠……
項目建設的“加速度”,離不開營商環境的“硬支撐”。
近日,項目單位在辦理國際氫能冶金化工產業示範區新能源制氫聯產無碳燃料配套風光發電一體化示範項目變更建設內容和投資時,由於企業對在線平臺操作不熟練,包頭市發展改革委工作人員“一對一”幫助企業在平臺申報項目,大大縮短企業申報時間,提高辦理效率。
包頭市堅持把推動“放管服”改革作爲優化營商環境的重要着力點,大力推進審批事項簡化、優化。政府投資項目建議書審批由20個工作日壓縮到2個工作日,政府投資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審批、企業投資項目覈准、節能審查時間由20個工作日壓縮到3個工作日,備案類項目即來即辦、當天辦結。在審批過程中,所有項目實行“一口式”網上申報、受理和審批,真正實現了“不見面”審批。
各地持續簡政放權,優化營商環境,厚植髮展沃土,爲推動重大項目建設提供充足“養分”:呼和浩特市不斷深化簡政放權,全市政務服務事項從1296項精減至405項;鄂爾多斯市持續優化營商環境,推出市政公用服務“項目管家”機制;通遼市關注企業訴求,深化產業關聯,確立300多項重點任務……
築巢引鳳,厚植民生。從如火如荼的重大項目建設工地,到紓困解難的助企靠前服務一線,內蒙古用一項項“硬舉措”撬動項目建設“新勢能”,繪就產業集羣新圖景。“圍繞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今年內蒙古要因地制宜培育發展新質生產力,持續推動傳統產業改造升級、新興產業集聚壯大、未來產業多點突破,加快推進先進製造業產業集羣和重點產業鏈建設,爲經濟高質量發展築基蓄力。2025年內蒙古計劃實施重點製造業集羣項目725個,力爭完成投資3200億元以上。”內蒙古自治區工信廳有關負責人介紹。(記者 李永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