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鬥、政策停頓、民調下滑 德總理上臺半年危機湧現
德國總理梅爾茨(Friedrich Merz)。歐新社
才上臺6個月,德國總理梅爾茨(Friedrich Merz)領導的執政聯盟卻已深陷內鬥升溫、政策停頓與民調下滑困境,連帶影響到政府對抗崛起極右翼的能力。
這對梅爾茨而言是個艱難的開局。這位保守派政治人物以振興停滯的經濟、整頓疲弱的軍隊與強化移民政策爲競選主軸。
民調機構Forsa負責人格爾納(Manfred Guellner)告訴法新社:「德國戰後政治史上,從未有政府在這麼短時間內引發如此普遍的不滿。」
他說:「那些在上屆政府垮臺後期待更果斷領導的德國人,如今期待全都落空。」
今年2月贏得大選的梅爾茨中右翼政黨聯盟「基督教民主黨/基督教社會黨聯盟」(CDU/CSU),目前民調與極右翼「德國另類選擇黨」(AfD)幾乎不相上下。
此次大選名列第2的「德國另類選擇黨」,如今成爲國會最大反對黨。
梅爾茨的聯合執政夥伴、前總理蕭茲(Olaf Scholz)領導的中左翼社會民主黨(SPD),則是在慘烈的大選表現後聲勢進一步下滑,民調支持率僅約13%至15%。
梅爾茨同黨議員基塞維特(Roderich Kiesewetter)告訴法新社:「顯然,許多民衆對政府目前的施政不滿或失望。」
他批評政府似乎「過度聚焦移民問題,忽視了經濟、教育與安全議題」。
●黨內緊張升溫
5月初國會首輪投票梅爾茨未能當選總理後,執政黨之間的緊張即不斷升高。
7月時,聯盟各黨無法就任命3位憲法法院法官達成共識,因爲保守派認爲社民黨提名的人選過於左傾。
一羣年輕保守派議員還反對已在內閣通過的養老金改革方案,理由是該方案「讓未來世代揹負負擔」。
同時,原本被視爲展現德國在北大西洋公約組織(NATO)領導地位的軍事服役制度改革,因爲爭論是否恢復有限形式的徵兵制,如今陷入僵局。
此外,外交部長、梅爾茨親信瓦德福(Johann Wadephul)對遣返在德敘利亞難民持保留意見,遭保守派猛烈抨擊。
柏林自由大學(Free University of Berlin)政治學者華格納(Aiko Wagner)指出,2月選後基督教民主黨/基督教社會黨聯盟與社會民主黨的支持率皆低迷,使得雙方「更難達成妥協」。
他說:「兩邊都擔心若是妥協,會進一步削弱各自基本盤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