鬧鐘響了按「貪睡」是犧牲睡眠品質 醫曝哈佛最新研究
▲醫師提醒,貪睡無法真正消除疲勞。(圖/達志/示意圖)
記者趙於婷/臺北報導
很多人習慣在鬧鐘響之後,按「貪睡」多睡幾分鐘,但根據最新研究指出,如此沒有獲得高品質的休息,每次被貪睡鬧鐘打斷,都會中斷原本的睡眠週期,讓睡眠變得零碎片段化,無法真正消除疲勞。
鄭淳予在臉書粉專「鄭淳予醫師。腦神經科學博士」PO文指出,根據2025年5月發表於《Scientific Reports》的大型研究,隸屬哈佛醫學院體系的研究團隊分析了21,000多名智慧手機使用者、超過300萬筆睡眠紀錄,結果發現,超過一半的人(56%)都有按下貪睡鍵的習慣,愈晚睡的人愈愛貪睡。
而且作息愈亂的人,貪睡得愈頻繁,研究更發現,女性平均比男性更容易貪睡,這可能與育兒、家務與工作多重負擔,普遍睡眠不足有關,值得注意的是,貪睡者平均每天多賴牀11分鐘,等於每月損失近一整晚的睡眠(6小時),重度者甚至一天貪睡約20分鐘。
貪睡其實並沒有獲得高品質的休息。鄭淳予說,清晨時段正是 「快速動眼期睡眠」(REM sleep)的高峰,這個階段對於大腦記憶、情緒調節都很重要,當按下貪睡鍵,以爲自己多睡了一輪,但「短暫回籠」其實只是斷斷續續、品質低落的淺眠,每次被貪睡鬧鐘打斷,都會中斷原本的睡眠週期,讓睡眠變得零碎片段化(fragmented sleep)。鄭淳予提醒,長期下來,不但無法真正消除疲勞,一次又一次被吵醒只會延長睡眠慣性(sleep inertia)帶來的昏沉感,讓人更難清醒,建議將鬧鐘設置在必須起牀的時間,戒掉睡眠拖延症,也可以把鬧鐘放遠一點,強迫自己下牀關鬧鐘,自然就清醒一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