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嶽衡山不只是武俠小說地名 更是對日抗戰關鍵地

位於湖南省衡陽市內的南嶽忠烈祠,供奉當年無數對日抗戰犧牲忠烈,圖爲祠內的抗日陣亡將士總神位。(吳泓勳攝)

大陸國臺辦發言人朱鳳蓮(前排左3)與兩岸媒體參訪團對抗日忠烈進行敬拜與獻花。(吳泓勳攝)

南嶽忠烈祠內還設有帶着國民黨徽碑柱,提醒遊人到訪脫帽致意。(吳泓勳攝)

作爲五嶽之一的南嶽衡山,可不光只是金庸小說筆下的名門正派,對日抗戰時期,這座五嶽名山也發揮各種重要作用,除了當時擔任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委員長的蔣介石在此主持召開過4次最高軍事會議,之後更建立起南嶽忠烈祠,供奉抗日陣亡將士總神位來紀念犧牲先烈。大陸國臺辦發言人朱鳳蓮與兩岸媒體團近日參訪至此也共同敬拜並獻上鮮花。

從1938年對日抗戰期間武漢失守之後,湖南從大後方轉爲抗戰前線,南嶽衡山一度成爲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的大本營,蔣介石在此地召開4次最高軍事會議,總結抗戰得失,研討抗戰方略。

當時對日抗戰雖然尚未結束,但爲緬懷抗日英烈,國民政府也在1940年啓動修建南嶽忠烈祠,並於1943年7月7日舉行竣工典禮。

位於湖南省衡陽市內的南嶽忠烈祠講解員文惠表示,當時建成後隨即舉行首次隆重的公祭,首批入祀的38位將領包含張自忠、郝夢麟等殉國名將,由時任第九戰區司令長官兼湖南省政府主席薛嶽主祭並宣佈,即日起所有抗日陣亡將士一起入祠,爲今後爲國捐軀的忠民而設立。

忠烈祠內設有抗日陣亡將士總神位,並擺放24塊漢白玉石碑,分別刻寫37位爲國捐軀將領的生平事蹟,包括堅守四行倉庫的謝晉元,園區內也有帶着國民黨徽碑柱,提醒遊人到訪脫帽致意。但先烈貢獻之地過去也不乏遭多次破壞,包含大陸文革時期曾被紅衛兵挖掘大批烈士陵墓。

正因爲具備重要意義與精神,前總統馬英九2023年回湖南老家祭祖之後,安排行程也包含帶領「大九學堂」臺灣學生到南嶽忠烈祠致敬抗日先烈。

由於今年是對日抗戰勝利暨臺灣光復80週年,大陸國臺辦與中國記者協會規劃以抗戰爲主題的兩岸媒體聯合採訪,8月2日參訪抵達南嶽忠烈祠時,也由朱鳳蓮與現場媒體進行致意鞠躬與獻花。

甚至媒體團隔天抵達衡陽抗戰紀念碑參訪時,也再度爲感懷先烈進行敬拜儀式。衡陽保衛戰發生在1944年6月到8月之間,是抗日戰爭後期最慘烈一場城市爭奪戰,由第10軍軍長方先覺抵擋日軍三次總攻長達47天,最終因彈盡援絕而城破失守,衡陽守軍犧牲1萬6千多人、僅存1200餘人,但也使日軍付出重大代價,打擊戰略規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