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亞6月每股虧0.38元
南亞(1303)因有價證券於集中交易市場達公佈注意交易資訊標準,昨(29)日公告自結6月財務數字,單月稅前虧損31.51億元、稅後虧損30.32億元,每股淨損0.38元,虧損幅度較去年同期擴大。
根據南亞先前的自結數據,第2季單季稅後虧損41.18億元,與上季比也是由盈轉虧,累計上半年稅後虧損36.65億元。南亞第2季虧損主因包括臺塑石化等轉投資收益較上季不利, 且新臺幣兌美元匯率急速升值, 產生高額匯兌損失。
但是公司強調,第2季本業營業利益仍有13.1 億元,較上季明顯好轉,主因AI產業擴大投資,相關材料需求持續成長,使電路板等電子材料產品利潤提高;再加上關稅暫緩期內急單貢獻,帶動各產品銷售量及獲利增加。
化工事業方面,南亞因臺灣的乙二醇(EG)廠及德州廠全產、BPA 4廠定檢結束,產銷量提升,2EH則因同業定檢,供給縮減,價格略揚,預計化工產品7月可望呈現月增,第3季可望季增。
南亞聚酯事業方面,7月美國地區紡用粒及成衣用絲增加,然受關稅不確定性影響,需求成長有限,聚酯7月可望呈現月增,第3季營收看法爲季持平;另塑膠加工營運穩健提升,7月可望呈現月增,第3季可望季增。
法人認爲,南亞電子材料事業明顯增溫,其他部門谷底已過,下檔風險有限,公司整體營運可望轉佳,2026年電子材料較今年將持續明顯增溫,預估明年業績可望虧轉盈。
法人指出,南亞搶搭AI熱潮效應,手握AI市場當紅的PCB、銅箔基板(CCL)所需關鍵原料,涵蓋銅箔/基板、玻纖布、環氧樹脂等,都是相關原料全球前三大供應商。隨AI熱潮推升PCB、CCL供給告急、報價漲聲不斷,全球大搶料,南亞成爲市場當紅炸子雞。
業界看好南亞掌握PCB、CCL所需關鍵原料優勢,將扮演臺塑集團大翻身衝鋒第一棒,助攻集團邁向新藍海。據瞭解,南亞營收比重以電子材料爲大宗,佔比逾四成,若加上環氧樹脂,相關產品比重可能超過五成。
另南亞董事長吳嘉昭已於今年股東會宣示,將投資逾200億元,鎖定電子及半導體創新應用材料、低碳與綠色產品,以及健康應用醫材等三大產業發展轉型。業內認爲,南亞大投資就是看準了這波AI熱效應。
南亞說明,發展高階電子材料的項目,從玻纖絲到樹脂、銅箔、基板、電路板,發展上下游超低介電、超低損耗等產品,應用在5G/6G通訊與AI伺服器等,並將開發一系列電子級化學品與半導體用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