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下背劇痛被診斷骨折 手術前抽血秒變血癌 醫:有4症狀別輕忽
醫師表示,部分多發性骨髓瘤患者是因背痛、脊椎骨折,意外發現罹病。(示意圖,Shutterstock/達志)
一名70多歲男子,因下背痛至神經外科就醫,被診斷是脊椎壓迫性骨折,建議手術,不料,手術前抽血檢查意外發現腎功能差、高血鈣,照會血液腫瘤科後,意外發現多發性骨髓瘤,醫師提醒,骨折、貧血、腎功能障礙、高血鈣是多發性骨髓瘤最常見症狀,必要時應進行骨髓穿刺等檢查。
國泰醫院血液腫瘤科主治醫師楊庭瑋表示,多發性骨髓瘤是一種血癌,主要由骨髓中的漿細胞癌化造成。正常狀況下,B淋巴球面對病原體時轉化爲漿細胞、產生抗體以清除病原體,待病原體被清除後漿細胞應自然凋亡。但當漿細胞未凋亡且大量增生時,便會引發多發性骨髓瘤。
楊庭瑋表示,多發性骨髓瘤好發於60歲以上的成年人,初期症狀不明顯,隨着病情進展,常見的症狀包括以下四種。
異常的漿細胞在骨髓中積聚,可能導致骨頭變脆,最常見的部位是脊椎、肋骨和上臂,這些骨頭會變得較爲脆弱,易引起疼痛和骨折。
漿細胞增生會剝奪骨髓中其他正常細胞的生存空間,例如紅血球母細胞,導致貧血,進而使病人感到疲倦、無力、氣喘等。
多發性骨髓瘤細胞會產生大量、異常的抗體,這些抗體又被稱爲副蛋白或M蛋白,會積聚於腎臟中,使腎功能下降。臨牀上,病人可能會出現水腫、呼吸喘、體重增加,以及與尿毒素累積有關的症狀,例如噁心、嘔吐、皮膚搔癢。
由於骨骼被癌細胞破壞,使鈣質釋放進入血液中,導致血鈣過高,進而引發脫水、混亂、噁心或嘔吐等症狀。
楊庭瑋提醒,如果有上述症狀,懷疑有多發性骨髓瘤,應至血液腫瘤科就診,必要時可能需做骨髓穿刺等檢查來確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