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童腹痛血便 膠囊內視鏡揪病因

雙和醫院小兒消化科醫師鄭弘彥最近收治一名11歲男童,透過膠囊胃視鏡發現遠端迴腸處有梅克爾憩室腸道異常出血。(雙和醫院提供/王家瑜臺北傳真)

端午節剛過,一名11歲男童因爲腹痛、大量血便而送往急診,原以爲是食物中毒或消化不良,但多項檢查都找不到原因,最後透過膠囊內視鏡檢查找到解答,原來是先天胃腸道畸形。醫師提醒,若出現或腹部急性疼痛、半年以上不明原因血便,千萬別輕忽,若未妥善處理可能引發生命危險。

雙和醫院小兒消化科醫師鄭弘彥最近收治一名11歲男童,突然腹痛難耐,還有大量血便,家人緊急送往急診,經電腦斷層、胃鏡、大腸鏡等多項檢查,仍找不到原因,也進行核醫掃描檢查,但影像仍不清晰,因此立即安排膠囊內視鏡檢查,果真在遠端迴腸處發現有梅克爾憩室,透過腹腔鏡手術切除憩室、休養數日後,男童終於平安出院。

鄭弘彥說明,梅克爾憩室是一種最常見的先天性胃腸道畸形,容易有出血或腸套疊的併發症,主因是在胚胎髮育過程中,卵黃管退化不全而在腸道中形成一段退化不完全的憩室,發生率爲2%。由於憩室內會有異常的胃黏膜或胰臟黏膜組織,並會分泌胃酸造成潰瘍導致腸道出血,一般可用核醫掃描進行檢查,但如果影像無法確認時,可進一步使用呈像效果較好的膠囊內視鏡。

膠囊內視鏡膠可以觀察到傳統檢查方式難以達到的小腸深部,主要是經口吞入後透過胃腸蠕動使其前進來記錄消化道內部情形,每秒至少拍攝2張相片,約8小時可完成檢查,影像會透過無線電傳輸到攜帶式接收器,藉由訊號強度來計算膠囊在體內的位置。

目前美國FDA已核淮2歲以上兒童可接受膠囊內視鏡檢查,而國內健保給付10歲以上兒童,經胃鏡、大腸鏡及影像檢查皆無法確認的消化道出血診斷。鄭弘彥指出,兒童或青少年有發生不明原因的消化道出血、長期腹痛腹瀉,或疑似克隆氏症(腸道發炎)等情況,可考慮以膠囊內視鏡進行檢查。

膠囊內視鏡不需要麻醉,也不會受到放射線影響,只要經由口腔吞入即可,因此特別適合幫助兒童找出消化道不明出血的原因。檢查期間不必住院,不會影響生活作息,待檢查完畢後,再將攜帶式接收器交回院方進行判讀,體內膠囊內視鏡則在會2周內隨着糞便排出體外。

鄭弘彥提醒,若出現半年以上不明原因血便或腹部急性疼痛,若無適時妥善處理,可能會導致腹膜炎、敗血症等,嚴重時甚至有生命危險,千萬別輕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