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山公墓不登錄文化景觀 守護派沉痛發聲了

南山公墓決議不登錄文化景觀,長年倡議保存的民間團體直言是沉重的打擊。(本報資料照片)

長年面臨開發、保存拉鋸戰的南山公墓,經審議決議不登錄文化景觀,未來將規畫轉型生命教育園區。主張守護的民團沉痛發聲,未來每月將爲南山公墓舉辦告別式,立案成立「南山公墓國家墓葬歷史文化園區促進會」,即使最後僅1座墳墓,也將奮戰到最後一刻。守護南山公墓青年陣線強調將持續提報個別墓冢文化資產,補充文化景觀登錄新事證。

針對南山公墓是否登錄爲文化景觀進行正式審議,臺南市文化資產審議會經委員表決,多數認爲「尚未符合文化景觀登錄基準」,決議不予登錄,但市府強調將借鏡國外案例,推動南山公墓轉型爲「生命教育園區」,朝向記憶地景、市民綠地或文化教育空間方向發展,兼顧歷史保存與城市發展需求。

面對審議結果,長年倡議守護的民團沉痛發聲指出,「自南山公墓迫遷危機爆發以來,32場講座、36場巡禮、45次踏查、100個保存倡議團體、數千名連署保存者的呼籲,南山公墓數萬先人數百年保佑,卻抵擋不了惡意」。

位於南區的南山公墓是臺灣現存最早、歷史最悠久的古墓羣,歷史超過400年,有逾5萬門墳墓,守護派強調,後續將依文資法全面提報南山公墓全區每一座歷代祖先墓,預計數量超過3000座,補足更多資料後,重新送審「南山公墓文化景觀案」、還將每月爲南山公墓舉辦1次告別式,並將把「南山公墓青年工作坊」擴大爲國際營隊,邀請各國青年朋友親身認識南山公墓文化、歷史、藝術,以更多實際行動,迴應最恥辱的一天。

守護南山公墓青年陣線表示,這項決議對長期投入關注南山公墓保存的夥伴而言,是沉重打擊,曾相信作爲文化首都的臺南能展現不同於其他縣市的文化視野與魄力,讓南山公墓成爲臺灣首座公墓文化景觀,與日本青山靈園、新加坡武吉布朗墓園、歐美各地歷史墓園等並列,開創新的典範,然這項願景目前仍難以實現。

守護南山公墓青年陣線提到,針對會中所提「墓區廣闊、空間紋理複雜、環境雜亂,難以界定文化景觀範圍」等疑慮,認爲南山公墓規模與複雜性正凸顯其文化厚度,雖全區保留具執行難度,但從長遠文化永續觀點而言,仍是最具前瞻性願景,若改以模糊未明的「其他保存方式」應對,恐將無法抵擋開發壓力。

衆人對於未來南山公墓可能僅留零星墓冢象徵性保存,墓區承載的人文意涵與自然生態價值,恐遭邊緣化,成爲殯葬專區附屬設施,感到惋惜,強調將持續進行個別墓冢文化資產提報,補充文化景觀登錄新事證,呼籲市府在後續規畫納入更完善文化保存願景,朝向「墓葬文化園區」發展,開放多元墓葬方式,兼顧歷史意涵、生態資源與未來教育功能,成爲臺灣首座具前瞻性公墓文化景觀典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