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沙方案》白皮書首次發佈 2025年第一階段任務目標基本完成
8月4日,《廣州南沙深化面向世界的粵港澳全面合作白皮書(2022.06—2025.06)》(以下簡稱《白皮書》)對外發布,系統總結了過去三年省、市、區三級貫徹落實《南沙方案》的思路舉措以及南沙開發建設的最新成效。
《白皮書》指出,三年來省、市、區錨定《南沙方案》“一基地、一平臺、一門戶、一高地、一標杆”五大任務,圍繞“中央要求、灣區所向、港澳所需、南沙所能”,全面深化改革開放,堅持創新驅動發展,深化粵港澳互利共贏合作,攜手助推高水平對外開放,推動一批標誌性成果接續落地,基本完成《南沙方案》2025年第一階段目標任務。
《白皮書》顯示,圍繞《南沙方案》,三年來,一批標誌性成果在南沙落地,南沙開發開放呈現良好態勢,在粵港澳大灣區中的戰略作用更加突顯。
其中,南沙建設科技創新產業合作基地取得新成果。科創方面,累計立項19個粵港澳聯合科技攻關項目;香港科技大學(廣州)紮根南沙,環港科大(廣州)創新區加快建設。
產業方面,南沙在全國率先面向自動駕駛出行提供全域開放“試驗場”;船舶與海洋工程產業產值突破300億元;集聚超過400家生物醫藥企業,形成覆蓋細胞與基因治療、高端醫療器械等細分領域產業集羣。
創業方面,南沙已打造以“創享灣”爲龍頭的港澳青年創新創業基地集羣,建成粵港澳(國際)青年創新工場等15個青創基地,累計孵化企業(項目)2336個,其中,港澳青創團隊1178個,項目年產值30億元,帶動就業7115人。
在國際航運物流樞紐建設上,廣州港南沙港區已建成華南最大、功能最齊全的綜合性樞紐港,2024年集裝箱吞吐量2048.9萬標箱,位居全球單一港區前列,開闢國際班輪航線174條、通往“一帶一路”共建國家和地區佔比超85%。
在金融市場互聯互通方面,南沙與香港交易所共建的廣州期貨交易所上市工業硅、碳酸鋰、多晶硅等品種,累計成交額約25萬億元。跨境貿易投資高水平開放試點累計交易金額超500億美元。落地數字人民幣試點場景1.1萬個,發行全國首單“碳中和”綠色債券、粵港澳大灣區首單可持續發展債券。
在創新動能上,南沙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佔GDP比重提升至37.8%,研發投入強度提升至5.48%,高新技術企業數量年均增長21.5%、總數突破1300家,實有企業增加3.2萬家,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數量增長近11倍,總數達35家,新增上市企業9家,4家企業上榜2025全球獨角獸榜單,15%企業所得稅優惠政策累計減免稅額16.2億元。
據悉,面向2035年的第二階段目標,省、市、區正緊抓深化面向世界的粵港澳全面合作重大機遇,全面釋放《南沙方案》綜合效應,全力提升南沙發展能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