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35年減量發展目標已階段性完成
小朋友在北京市規劃展覽館參加研學活動
“小朋友們,這是1:750比例製造的北京城市沙盤,你們能在這裡找到你們的家嗎?”昨日,一羣參加研學的孩子們站在北京市規劃展覽館的沙盤前,感受着這座超大城市的深刻變遷。北京青年報記者瞭解到,北京城市總體規劃實施以來,圍繞“建設一個什麼樣的首都、怎樣建設首都”這一時代命題,北京市以釘釘子精神組織規劃實施,實現超大城市瘦身提質,已階段性完成2035年減量發展目標,發展質量和效益大幅提升,全員勞動生產率從2015年的21.15萬元/人提升到41.9萬元/人左右,首都發展格局實現了歷史性變革。
全員勞動生產率大幅提升
“大城市病”是世界各國在城市化進程中普遍面臨的系統性挑戰。環境污染、交通擁堵、教育醫療資源緊張……曾幾何時,北京也像世界各超大城市一樣,“攤大餅式”的發展讓城市“虛胖”,在城市化發展過程中得了“大城市病”。北京城市總體規劃的一大重要目標就是實現城市減量發展,破解大城市病。
北京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委員會總工程師、總體規劃處處長馮雅薇介紹,城市總體規劃實施以來,北京瘦身提質,量減下來了,質提上去了。她介紹,北京不僅守住了2300萬人口的天花板,城鄉建設用地也實現了減量發展,2024年已經階段性完成了2035年規劃目標。
“瘦身”後的城市反而更具活力。她介紹,北京在減量背景下強化創新引領,“五子”聯動融入新發展格局,加快構建高精尖產業集羣,發展質量和效益大幅提升,全員勞動生產率從2015年的21.15萬元/人提升到41.9萬元/人左右。
歷史文化保護傳承再上新臺階
天壇東里的種子驛站、被納入歷史建築的同興和木器店保護修繕、“中軸線申遺”的背後故事……前不久開幕的核心區控規實施成果展吸引了不少參觀者,這也是《首都功能核心區控制性詳細規劃(街區層面)(2018年—2035年)》獲批以來,對核心區控規實施成果首次全面展示。
從新中國成立初期的“十大建築”到如今中央禮品文物管理中心等重大項目的落成,展覽回溯了北京“因都而立、因都而興”的發展歷程,還採用實體模型與數字影片相結合的方式,全景展現黨的十八大以來,以長安街爲依託,推動中央政務功能佈局優化、政務環境提升以及“央地協同”推進規劃實施的階段性成果。
首規委辦首都功能核心區規劃處副處長嚴坤介紹,北京城市總體規劃和首都功能核心區控規實施以來,首都北京歷史文化保護傳承再上新臺階。北京重點文物騰退保護利用取得標誌性成果,核心區歷史文化街區面積佔核心區面積比例由22%提升至26%,歷史建築、革命文物、傳統地名等一系列保護對象實現從無到有的突破。
嚴坤介紹,本市以遺產保護實施體系爲指引,高質量完成國家話劇院高層住宅樓拆除降層、鐘鼓樓周邊第五立面環境整治、銀錠觀山歷史景觀視廊恢復等重點任務,社稷壇、太廟、先農壇等市屬機關單位用房文物騰退順利完成,皇史宬、正陽門箭樓、新市區泰安裡等重要文物面向社會開放。以申請式退租爲抓手帶動傳統平房院落保護更新,圓滿完成菜西、力學衚衕等片區院落騰退改造。推進街巷環境綜合整治,實施完成平安大街、崇雍大街、西單北大街等慢行交通系統和景觀環境品質提升,重現古都京韻。
讓孩子們動手參與城市規劃
暑期的北京市規劃展覽館特別熱鬧,孩子們在沙盤、銅雕模型前駐足參觀,將關於北京城市規劃的知識寫在研學手冊上。北青報記者瞭解到,像這樣讓孩子們參與到城市規劃中,已經成爲了北京市規劃展覽館的常態。
北京市規劃展覽館館長趙幸介紹,自2019年起,北京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委員會面向青少年開展了“我們的城市”規劃科普活動,每年自六一開始持續至暑期,向青少年開展城市探訪、規劃講堂、模擬城市搭建等豐富多彩的科普活動,讓孩子們明白,作爲這個城市的一分子,他們也可以並且有能力參與到城市規劃建設中。
採訪中,一羣孩子走進了規劃展覽館二樓的“少年營城”展區。在這裡,他們不僅能看到城市規劃的科普書籍和展覽,還能親自動手參與城市規劃:小到一面牆該怎麼砌、家附近的街心花園怎麼設計,大到智慧城市的規劃設計……孩子們可以動手將心中的理想城市變爲現實。
趙幸介紹,今年“我們的城市”將舉辦20餘場科普活動,均免費向青少年開放,感興趣的小朋友可以通過北京市規劃展覽館微信公衆號預約參與。
文/本報記者張月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