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美7.5地震約88顆原子彈威力 專家示警:全球強震期開始

▲南美洲南端的德雷克海峽,今天發生規模7.5強震。(圖/翻攝氣象署網站)

記者許敏溶/臺北報導

南美洲南端的德雷克海峽,在臺灣時間今(22日)上午10時16分發生規模7.5強震,震源深度僅10.8公里。地震專家郭鎧紋表示,7.5強震相當於88顆原子彈威力,地震原因爲板塊擠壓造成,5月2日該區域曾發生規模7.4地震,而距離7月底俄羅斯8.8強震至今不到1個月又發生7.5強震,顯示地球進入地震活躍期,預估未來規模8以上地震會很頻繁。

根據美國地質調查局(USGS)資料,臺灣時間今天上午10時16分,南美洲與南極洲之間的德雷克海峽(Drake Passage),發生規模7.5地震,震源深度僅10.8公里,這也是今年第9起規模7以上地震。

地震專家郭鎧紋表示,這起規模7.5強震,發生在智利南方的德雷克海峽,釋放能量相當於88顆原子彈威力,屬於淺層地震,地震原因爲南美洲板塊、南極洲板塊與斯科特板塊(Scotia Plate)三板塊擠壓造成,該區域地震相當活躍,1900年以來,曾發生過12次規模6以上地震,其中3次是規模7級以上,今年5月2日該區域就發生過規模7.4地震,釋放能量約64顆原子彈威力。在1949年同一天,阿根廷南部發生兩起規模7.7與7.6級強震。

郭鎧紋表示,這起規模7.5強震,是今年第九起規模7以上地震,包含7月底發生在俄羅斯規模8.8強震。這起地震對臺灣沒影響,但如同之前所說,代表地球第六長的地震平靜期結束,並進入地震活躍期,預估未來規模8以上地震會很頻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