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橫路斷5人墜谷!公路局遭質疑未封路 專家建議科技輔助

臺20線南橫公路桃源路段昨晚9時25分因路基流失造成一輛小客車一家5口墜谷失蹤,已找到2人遺體,而該路段並非公路局實施預警性封路路段,在地人質疑爲何未及時封路,公路局解釋該處爲「無預警路基流失」,今晨已實施緊急封路,專家則建議應檢討封路SOP,加入科技儀器輔助,才能節省人力、精準預判。

南區養護工程分局表示,甲仙工務段每天都有3班制24小時巡路人力,若人員以肉眼可清楚發現該路段發生土石滑落、落實、樹木倒塌、路面明顯裂痕和邊坡缺口,就會立即通報並實施預警性封路,南分局強調臺20線79K路基塌陷屬突發性事件,事前巡路人員並無發現異常,獲報後已緊急封路搶修。

根據公路局道路封路作業流程圖,該路段經用路人、當地居民、警政單位通報或養護單位巡查回報和中央氣象局發佈陸上臺風警報、大豪雨特報或地震時,現場指揮官若認定公路如因災害阻斷交通,評估有危害用路人安全之虞時,可下達封路命令。

樹德科大流通管理系副教授陳佳宏表示,公路局雖訂有一套預警封路標準,可從災情通報、人員現場評估、道路毀損程度等判斷,若當地鄉鎮公所、居民未通報路況,僅憑當地警消、公務人員逐段巡查,恐無法做好全面預警評估,他認爲應該適度運用科技輔助,例如比照當年太魯閣事件使臺鐵加速建置「邊坡全自動監測系統」。

臺鐵在太魯閣事件後訂定「邊坡全生命週期維護管理計劃」,建置邊坡基本資料、分級,同時清查檢測全線邊坡,針對易致災或脆弱路段辦理邊坡改善、加固工程,建置「邊坡全生命監測系統」,以人工智慧即時影像辨識系統,監控脆弱路段邊坡狀況,即時發出預警,陳佳宏認爲南橫公路此次災情嚴重,應比照在全線設置邊坡系統。

陳佳宏表示,公路的人爲通報機制仍有可改善處,尤其在風雨大時,巡查人力外出巡路有危險性,因此封路SOP上應加入科技數據,例如將雨量偵測站、土壤含水量、即時影像等偵測器數據列判斷參數,能節省人力、更精準評估;此外,即時雨量、各區段封路等資訊也要加強傳達當地,提醒民衆,「非必要應避免行駛山路、前往山區」。

公路局目前將桃源區臺20線東莊橋便橋、勤和至復興中期道路列爲一級監控路段,陳佳宏認爲,公路局、當地民衆以多年經驗,應能辨別當地路基危險路段,除了一二級監控路段外,應加強佈設偵測器;但對於此次事發的81.1K處非過往常維修路段,他也坦言事先預防有難度,突發狀況難控制,最直接方式還是雨量過大時,應全面避免前往山區。

臺20線南橫公路桃源路段昨晚9時25分因路基流失造成一輛小客車一家5口墜谷失蹤,已找到2人遺體。圖/民衆提供

臺20線南橫公路桃源路段昨晚9時25分因路基流失造成一輛小客車一家5口墜谷失蹤,已找到2人遺體。圖/民衆提供

臺20線南橫公路桃源路段昨晚9時25分因路基流失造成一輛小客車一家5口墜谷失蹤,已找到2人遺體。圖/民衆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