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海槽強震災情預估 專家揭「重要關鍵」降低死傷

2011年東日本大地震災情慘重,大量房屋倒塌、汽車遭海嘯沖毀。(示意圖:shutterstock/達志)

日本政府上月底公佈13年來首度修訂「南海海槽巨大地震」災情推估報告,未來30年內這個區域發生大地震機率達80%,全國將有29.8萬人罹難、235萬棟建物全毀。若把全國住宅耐震比例從將近90%推升至100%,全毀建物可大減70%至128萬棟,有助降低罹難人數。

綜合日本「每日放送新聞」(MBSニュース)6日、創樹社生活情報志《住屋論壇》(Housing Tribune Online)18日報導,中央防災會議暨南海海槽大地震對策工作小組3月31日發佈最新災情預測報告,南海海槽一旦發生芮氏規模8到9的大地震,將有「大範圍強烈搖晃與海嘯」致大量傷亡與建物毀損,估災損229.4兆日圓、經損45.4兆日圓。因應重點之一是「減少絕對損失、加強耐震力並促進災區早日恢復」,除了補貼與稅收優惠政策、地方備妥重建計劃,推動住宅建物耐震檢查改造、木造房屋密集區推廣地震偵測裝置也是重要對策。

日本官方2012年首度預估南海海槽大地震災情,2014年制定「南海海槽地震防災對策推進基本計劃」,2023年重新審議,今年3月31日發佈13年來第一次修訂報告。前版估250.4萬棟建物全倒或燒燬、32.3萬人死亡。本次修訂估全毀建物235萬棟,罹難29.8萬人。最新預估死者雖是2011年東日本大地震18倍,但比上次評估少了3.4萬餘人,其中建物倒塌致死者降低2萬人。

名古屋大學名譽教授福和伸夫主持的對策工作小組稱,預估罹難者減少的原因在於全國住宅耐震比例從2008年79%增至2011年87%。預計全倒或燒燬的235萬棟建物之中,搖晃倒塌估127.9萬棟、毀於海嘯18.8萬棟、因地震引發火災燒燬76.7萬棟。撐過主震但來不及修復的建物,估約3.1萬棟毀於餘震。

報告指出,倘若住宅耐震率達到100%,搖晃倒塌建物數量可大減70%;防震裝置安裝率若達100%,建物燒燬數量可降50%。專家小組認爲應從提升建物抗震力、,地方政府要落實因應措施以減少災情。福和伸夫說,建物具備耐震力就能大幅減少損失,例如強震發生後立即疏散以躲避海嘯,受困倒塌建物就可能逃不過海嘯。業界要推動住宅、建物耐震,城市也要制定防災、減災對策。

福和伸夫強調,預估會是南海海槽大地震重災區地帶的房屋抗震率較低,人口稠密區相對危險。調查發現,全日本僅東京、大阪、名古屋3大都會區的住宅耐震率接近90%;高於全國平均87%的包括大阪府88.7%、兵庫縣90.1%、愛知縣91.2%、東京都92%。此外,城鄉之間也有很大差異。1981年(昭和56年)之前依舊版耐震標準建造的建物,耐震力通常較低,專家小組籲政府加強查察,較弱的建物應考慮加強耐震力或重建。

專家提醒,南海海槽若發生地震,大衆能做的就是儘量減少火災發生、躲避海嘯襲擊,抗震工程、防災用品儲備則是地震發生前的此時此刻就能採取的防範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