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財快評|廣交會展現創新硬實力,中國外貿的韌性與底氣十足
第137屆廣交會於4月15日在廣州拉開帷幕。在美國發動關稅戰、破壞國際貿易秩序的背景下,有“中國第一展”美譽的廣交會依舊人氣十足,魅力絲毫未減,在向世界展示全球貿易強大生命力的同時,也爲中外企業架起貿易的橋樑。
中國外貿是經濟增長的“穩定器”與全球化合作的“推進器”。數據顯示,2025年一季度,我國進出口總值突破10萬億元,連續8個季度站穩高位,同比增長1.3%。外貿不僅通過“小單快反”模式保障了產業鏈韌性,更以新能源車、光伏組件等高端產品,推動我國製造向全球價值鏈中高端攀升。與此同時,我國與共建“一帶一路”國家的進出口5.26萬億元,同比增長2.2%,規模再創歷史同期新高,佔我國外貿比重達到51.1%。爲發展中國家提供工業化經驗,加速“南南合作”進程。我國外貿“內外聯動”格局,既夯實了國內經濟基本盤,又通過技術輸出和產能合作,重塑全球化分工體系。
外部圍堵與內部升級壓力疊加,倒逼我國外貿向“質”突圍。美國政府以所謂“對等關稅”衝擊國際貿易秩序,疊加全球供應鏈“政治化”干擾,我國外貿正面臨一定的外部挑戰,如何在此背景下平衡“穩份額”與“提質量”,是當前我國外貿面臨的最大課題。
市場“去中心化”與創新“硬實力”,共同構築我國外貿護城河,這正是我國外貿的底氣與信心所在。當域外大國試圖以“小院高牆”遏制我國時,非洲、東南亞、南美等地區的國家在我國的外貿版圖中逐漸佔據重要位置。商務部數據顯示,我國已經成爲超過150個國家的主要貿易伙伴,形成了一個以多元化合作爲核心的外貿網絡。更關鍵的是,我國在新能源汽車、5G設備等高端前沿科技領域建立技術優勢,通過RCEP打破標準壁壘,使美國“卡脖子”手段邊際效應遞減。通過市場多元化佈局與技術創新雙輪驅動,使得我國外貿有底氣、有信心在面對美國“關稅威脅”等貿易保護主義挑戰時能夠不懼不退、不慌不亂,爲全球經濟貿易注入我國的“確定性”因素。
可以預計,我國外貿未來將以“向新而行、向高而攀”爲導向,聚焦三大核心對策:一是深化市場多元化佈局,通過跨境供應鏈節點建設和數字基礎設施互聯互通,拓展新興市場合作深度;二是強化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推動技術標準制定與品牌生態出海,實現從單一產品輸出向技術規則與文化價值融合的生態體系轉型;三是優化制度型開放設計,通過對接國際高標準經貿規則,在數據跨境流動、綠色貿易等領域先行先試,構建更具包容性與引領性的貿易治理框架。通過系統性推進高端製造升級、數字貿易賦能與綠色標準引領,我國外貿將逐步從全球產業鏈的參與者升級爲規則制定的主導者,最終形成以創新鏈驅動價值鏈、以價值鏈整合產業鏈的新型全球化競爭優勢。
【作者韓永輝系廣東外語外貿大學廣東國際戰略研究院教授。曹莫、周港雋系廣東外語外貿大學廣東戰略研究院研究助理】
(作者:韓永輝 編輯:陸躍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