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財快評|多重因素疊加,人民幣匯率創近半年新高
本報評論員 胡光旗
5月26日,在岸和離岸人民幣匯率日內雙雙升破7.17,創下自2024年11月以來的最高值。5月27日,人民幣匯率有所回調,但目前仍舊圍繞7.18水平波動。去年四季度,受到外部環境擾動等因素的影響,人民幣開啓一波貶值過程。但進入一季度後,隨着經濟回暖向好,人民幣匯率在震盪中逐步走強,不過在3月中下旬受到美國關稅政策的影響,於4月8日跌破7.4關口,隨着中美經貿高層會談取得實質性進展後,匯率又開啓一波升勢。
首先,進入5月後的這一波人民幣升值過程,主要與中美經貿高層會談取得實質性進展,外部環境壓力有所緩解有關。在國內大循環尚需政策進一步疏通的情況下,國際貿易仍舊是穩定經濟增速的重要途徑。中美經貿高層會談取得實質性進展,市場對於今年出口的不確定性擔憂得到了一定緩釋,提振了對今年國內經濟穩定增長的信心,國內國際金融市場開始重新評估未來人民幣匯率的均衡水平。根據目前數據來看,1個月、3個月、半年和1年期USDCNH遠期均突破7.16。
其次,本輪美國政府掀起的貿易戰,非但沒有取得預期的效果,反而在一段時間內導致美國出現罕見的“股債匯”三殺的現象。在美國關稅政策反覆多變的背景下,國際金融市場開始尋求與美元及相關資產脫鉤,美元指數從今年以來便呈現出下行趨勢,目前依舊低於100的關鍵水平。在過去國際局勢不確定性增加的時候,美元的避險功能往往被國際投資者所認可。然而時移世易,美元的國際公信力正在下降,對於人民幣匯率穩步回升,大有助益。
同時,美聯儲對貨幣政策保持相對謹慎的態度。根據CME美聯儲政策觀察工具,5月27日市場對美聯儲在6月議息會議降息概率的預測僅爲4.6%,而不降息的概率高達95.4%。利率政策的謹慎加上受美國衆議院通過特朗普政府提出的一項大規模稅收與支出法案等影響,市場對未來美國政府財政赤字和債務增加的悲觀預期加劇,投資美債獲取資本利得的空間縮窄,也對人民幣升值有一定的正面作用。
近期,隨着國內降息降準的落地,加之國債籌集資金加速使用,資金劃撥進程加速,財政政策發力提前,逆週期調節政策後期的發力顯效,對於穩定經濟增長和市場信心,也會起到積極作用,再加上央行對於防範人民幣匯率超調的基調沒有發生改變,綜合來看,4月以來對於人民幣匯率的外部利空已經基本出清,未來或將迎來一段雙向波動的態勢。不過,人民幣貶值壓力大幅減輕,有助於釋放外部均衡的壓力,如果情況繼續向好,不排除監管部門可能調節相關宏觀審慎參數。不過人民幣大幅升值也可能影響當前穩出口、穩外貿的導向,因此,確保人民幣在略微寬幅的區間內震盪,是當前的可取之策。
展望未來,美國關稅政策、中國經濟增長挑戰以及美元和美債的情況,不確定性仍舊存在,還不可掉以輕心。外部壓力的減輕,能夠使中國騰出更多經歷進行逆週期調節,對經濟增長是有利的。就股市的情況來看,股市的價格受到多重因素影響,匯率只是其中的一個方面,需要小心穩妥把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