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財觀察|深圳亮出“智造雄心”:20家硬核企業聚首深交所共繪具身智能產業藍圖

南方財經全媒體記者 石恩澤 深圳報道

4月10日,深交所大廳內上演了一場特殊的"科技路演"——樂聚機器人、優必選等20傢俱身智能領軍企業,與美的、騰訊等產業巨頭,以及國家人工智能產業投資基金、深創投等頭部資本展開了一場深度對話。

這場由科技新銳與產業資本共同譜寫的"協奏曲",不僅展現了深圳"製造業+高科技"雙輪驅動的戰略定力,更釋放出耐心資本深度賦能新興產業的強烈信號。

在全球人形機器人競賽進入白熱化的關鍵節點,中國智造軍團正依託全產業鏈優勢,構築起難以撼動的護城河。

在最受關注的關稅問題上,會議期間,多位深圳企業家向南方財經全媒體記者表示,國內機器人國產化率已經在90%以上,因此對等關稅政策對中國具身智能產業落地的衝擊非常有限。

樂聚機器人董事長冷曉琨表示,具身智能目前還是一個新興產業,當前更多的還是在國內的一個自循環體系。另外,產業應用方面,國內的場景也是全球最豐富的,以及人形的供應鏈都在國內。所以這次貿易關稅對等,對國內具身智能產業化落地影響並不是很大。

冷曉琨還認爲,美國具身智能產業將會受到更大影響。無論是特斯拉還是其他人形企業的核心零部件,都來自國內。而國內機器人國產率已經在90%以上。

衆擎機器人創始人、首席執行官趙同陽也向記者表示,衆擎有40%市場都在海外,並且公司已經在美國硅谷建了一個團隊。但目前來看,公司海外訂單完全沒有收縮跡象。他還稱,由於美國方面覺得中國機器人價格挺實惠的,所以如果美國方面加一倍關稅,衆擎這邊將採取加兩倍再賣回給他們的辦法。

兆威機電董事、總經理葉曙兵則認爲,離開中國供應鏈的美國是建立不起來具身智能產業的。雖然美國的軟件包括模型這一塊,走得快一些,但是在硬件這一塊,美國還得依靠中國,包括像高精密製造、驅動模組,還有影像、光學相關的電子皮膚和傳感器,這些東西交給東南亞等其他國家生產,都達不到中國製造的精度標準。所以某種程度上,美國離開中國反而建不起來具身智能產業。

對於深圳開年後連發多個產業行動計劃,其中包括“AI+”“機器人+”相關的支持政策,企業家們也都紛紛送上好評。

漢陽科技聯合創始人、董秘曹莉蒙表示,整個深圳出臺的政策越來越專精了,大家已經越來越能體會到,政策在針對企業各個階段所需給出不同的政策支持。同時,整個政策實施的速度和務實程度也都有非常大改善。從22年到25年,政府對科技企業的扶持越來越廣,越來越深。

趙同陽也表示,深圳區域內出現了越來越多的耐心資本。在過去很多資本是不敢往機器人領域投的,因爲一投就要等十年八年,而資本的獲益週期是比較短,一般是5到7年一個週期。而如今深圳這邊出現了耐心資本,包括今天深交所、創業板開始對這個行業比較有耐心,這對企業而言,可以說是一件比較好的事。

智平方創始人、首席執行官郭彥東可謂是耐心資本的受益者。他在採訪中稱,深圳區域內多個千億級基金都對智平方持續加註,包括像達晨、基石、深圳天使母基金、南山戰新投等頭部基金,都在對公司的發展做一個持續的支撐。

冷曉琨也有同感,他表示,深圳在政策上加緊推動軟硬一體化結合,以及此次在深交所舉辦的產業座談會,都意味着無論是在資本上還是在政策上,國家對這個行業都將有很大支持,這也將給企業接下來發展帶來更大的信心。

全球資本市場的聚光燈正聚焦中國硬科技賽道。

剛剛從華爾街歸來的優必選首席財務官兼董秘張鉅,帶回了一組震撼感受:在爲期一週的路演中,華爾街頂級機構以"車輪戰"方式密集約見,午餐會、晚餐會悉數化作資本對接窗口,中國智造引發的價值重估浪潮已席捲全球投資界。"這讓我們看到,具身智能企業的估值座標系正在重構。"張鉅直言,期待A股能爲前沿科技企業開闢更包容的IPO通道。

這種期待正在照進現實。近期,監管層頻頻提及支持優質科技型企業發行上市、支持優質未盈利科技企業發行上市。

證監會主席吳清在十四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經濟主題記者會上表示,對於未盈利企業上市等,希望各個方面給予更多包容和理解,一起爲新質生產力發展營造更加健康良好的市場環境和創新生態。

3月11日,中國證監會黨委召開的擴大會議提出,在支持科技創新和新質生產力發展上持續加力。

已經成功在A股上市的兆威機電董事、總經理葉曙兵也在採訪中呼籲,需要資本的力量去加持產業的發展。目前具身智能產業發展起來還需要三年、五年乃至更長的時間,而面向未來的科研創新在財務數據上,沒那麼快能夠體現投入效果,因此當下產業發展階段是最需要資金投入的時候。

作爲資本機構方代表,前海方舟總經理陳文正也認爲,具身智能的發展需要資本的接力支持。尤其是創業板以往對中國製造業發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並稱在新的階段、新的領域,“我覺得可以有一些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