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吒2:港片、日漫、好萊塢與中華文化的交織

(圖/澎湃新聞)

《哪吒之魔童鬧海》(以下稱《哪吒2》)在中國大陸上映以來,造成極大轟動。截至2月27日,票房已達140億人民幣(超過19億美元),勝過《腦筋急轉彎2》而成爲影史上票房最高的動畫電影,在全球票房電影也已經排名第7!

首先,也是最基本的,《哪吒2》是一部製作精良,從動畫技術、品質,到故事劇情,角色刻畫都極爲成功的中文商業電影。尤其在技術面上,可能僅次於迪士尼。在串流平臺早已普遍,資訊自由也鮮少受到管制的臺灣,我們很容易看到來自世界各國的「好片」。可惜的是臺劇與臺灣電影,卻已經很久很久沒有能夠「走出去」的國際級作品。而《哪吒2》這部中文的「好片」,本身就可以刺激、提醒我們,一部好的商業電影,該長成什麼樣?臺灣做爲華語世界言論最自由的地區,也曾是中文世界的影劇重要輸出地,要怎樣才能重新起飛?

更讓臺灣人驚豔(或驚訝)的,則是《哪吒》(第一集與第二集)電影中有着太多我們也熟悉的元素:片中充滿着周星馳電影的哏(唐伯虎點秋香、齊天大聖之東遊記、少林足球…)、香港電影的臺詞(例如,《太極張三丰》中的「我命由我不由天」)、日本動漫人物(七龍珠之超級賽亞人的造型),以及好萊塢電影畫面(魔鬼終結者、復仇者聯盟)等等。對於中國大陸的「80後」或是臺灣「五年級」以降的觀衆,都是滿滿的既視感。

而且這些「哏」不是硬湊,也不僅是形式上的模仿,而是渾然天成地融入電影中。導演餃子就是個「80後」,而且自己承認從小看港片長大,受到周星馳極深的影響。而這種擺明着把多重元素,無分古今中西,塞在喜劇電影中的模式,不就是周星馳電影特色之一?你若有機會看《哪吒2》,三不五時就會有着熟悉但改編過的好笑或熱血片段冒出來,一定也會掀起某種情懷,會心一笑甚至拭淚。

《哪吒2》反映的還不只是上述元素的外殼,而是那個時代的特質。其中很重要的一點,就是熱血、衝撞,與反抗。

不要小看這種「熱血」或「反抗」的感覺。它也許幼稚,但卻是人之所以爲人的成分之一,也是社會進步、改革、顛覆的動力。這可能也是《哪吒2》能夠在中國大陸如此轟動的另一個原因:在當前沉重的競爭壓力,以及愈來愈強大的集體規訓之下,誰會勸你熱血、反抗?你不太容易聽到「若前方無路,我便踏出一條路」、「做萬丈火焰,做逆鱗一片,做名爲自己的瞬間。」(片中臺詞)的熱血言論。

有人說,《哪吒2》有着中國民族主義的情懷,符合當前「主旋律」,才能這樣夾帶反抗精神。或許真是如此,但那又何妨?「夾帶」出來的個人自主渴望,也就是對Z世代的一種啓發啊。無論大陸或臺灣,當年輕人面對慣老闆、僞君子的大人,乃至道貌岸然卻充滿壞水的政治,不也會有同樣的感慨與憤怒嗎?

《哪吒2》不只是「80後」、「五六七年級」以及小孩兒愛看,青少年們也看得如癡如醉,甚至拭淚而出,部分原因就是由於他們看到了難得的這種反抗精神。在高壓又競爭的世界,你不可能革命造反,但既然同儕都看了電影,一些「微反抗」的取暖打氣總是有的。當年輕人互傳訊息說某某組織乃是「玉虛宮」,道貌岸然的老闆其實是「無量仙翁」,大家就有了共同的憤怒語言,不是嗎?!

爲了避免爆雷,本文不能說太細;但爲了要讓讀者瞭解、期待這部電影,又必須冒出一點點。但總之希望兩岸當局,能盡力讓這部「好片」,在臺灣上映、播放。好片無分疆界,而且哪吒系列若能成爲華人世界的共同語言,臺灣人的反饋與迴響,相信也能促成兩岸人民另一種「對話」。(作者爲國立政治大學法律學系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