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夜裡驚醒的人…專家揭PTSD四大徵兆 你也可能正經歷

創傷創傷是指讓人感受到極度無助、恐懼或威脅的經歷,可能來自單一事件(如車禍、性侵、自然災害),也可能源自長期處境(如家庭暴力、情緒忽略)。這些經驗不僅可能造成當下的情緒困擾,更可能對身心功能、關係與生活產生長遠的影響。 示意圖/Ingimage

作者:解景然(諮商心理師)

小婉在一年前經歷了一場車禍,自此之後,夜裡她常被惡夢驚醒。白天,她害怕過馬路,寧願繞遠路也不願走回那條熟悉的街道。聽到喇叭聲會讓她渾身發抖,有時甚至無預警地心跳加快、呼吸急促。她無法解釋這些反應,只覺得自己與人生都逐漸失控…

上面的虛擬故事主角正符合《精神疾病診斷與統計手冊》第五版(DSM-5)中對「創傷後壓力症候羣」(PTSD)的定義,包括:

如果您也曾經歷過類似的情緒、身體或生活反應,即使成因不同,這篇文章希望能帶給您一些理解與陪伴。

壹、什麼是創傷

創傷是指讓人感受到極度無助、恐懼或威脅的經歷,可能來自單一事件(如車禍、性侵、自然災害),也可能源自長期處境(如家庭暴力、情緒忽略)。這些經驗不僅可能造成當下的情緒困擾,更可能對身心功能、關係與生活產生長遠的影響。

貳、創傷反應有哪些

創傷反應是一種源自本能的保護行動,身體與大腦會啓動「求生機制」,以避免再次受傷。然而,當創傷事件已過,但這套機制卻仍頻繁啓動,對我們就會產生困擾性的反應。常見的創傷反應有:

參、如何照顧創傷

照顧創傷就像照顧曬傷的皮膚,需要溫柔與耐心。您需要的是「被照顧、被理解、被陪伴」。

以下是幾個自我照顧的方向:

肆、重建生活

當我們能穩定情緒、辨識反應,就能開始慢慢回到生活。創傷反應不一定會完全消失,但會越來越少來打擾,就像我們小時候一定有做過一個常出現的惡夢,隨着年齡成長它也好久沒做了一樣。當它偶爾出現時,您也可以學着平靜地說:「噢,它來了,我知道怎麼陪自己走過去。」

謝謝您願意讀到這裡。理解創傷,是通往修復的第一步。願您找到適合自己的節奏與方法,在混亂中慢慢安頓,在裂縫中慢慢重建。願平靜與力量逐步回到您的生活中。

您值得被好好照顧,也值得過上穩定、安心的日子。

(本文經《看見心理諮商中心》授權,原文出處「創傷的認識與修復指引」,未經同意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