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溫暖的,酸甜的「曾經」
作者:愛亞 書名:曾經1985年11月由爾雅出版。(文訊提供)
《曾經》出版至今正好四十年,讀者仍常追問作家愛亞:李芳儒情歸何處?這部描寫一名女子與三個男子之間情感糾葛的小說,不僅是愛情故事,更是一場關於成長、幻滅、與理解的旅程。從<那年十歲>開始,女主角李芳儒以一個孩子的眼光,一步步走進愛與選擇的複雜地帶。書中種種生活小事看似不起眼,卻如地底微震,輕輕搖晃讀者內心。
作家王鼎鈞在四十年前的推薦文〈冤親嗔癡說曾經〉中寫道:「有些小說,作者把你安置在船上,順流而下,讓你看兩岸風景……有些小說,像《曾經》,則是把你浸在水裡,四無人聲,卻有一隻無形的手在變換水的溫度。」《曾經》的魅力,正在於它不依賴劇烈的轉折或誇張的衝突,而是讓讀者靜靜沉入文字裡,在不知不覺間感受到情感的滲透與變化。
書中最動人的,往往不是戲劇性的情節,而是手足間、同事間、陌生人之間無聲的溫柔與善意,是青春裡一句「死三八」,是那些年少輕狂的話語、無心的舉動,在歲月洗禮下幻化成動人片段。
愛亞不爲角色辯解,她讓情感自然流動,如水包覆讀者。重讀《曾經》,彷彿重回童年,照見成長歲月裡的愛與錯。正如她在序中所寫:「在人生路上,若想走得鏗鏘有聲,就得有愛。」走過「曾經」,我們在愛裡受益,也在愛裡受傷,都是成長。(本文與《文訊》七月號同步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