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色起處星燈亮 新站夜校綻青春

本文轉自:人民網-安徽頻道

近日,合肥新站高新區的夜空下,三簇“青春星火”同時點燃——新站高新區黨羣服務中心青年夜校、磨店社區光明社居委黨羣服務中心青年夜校、磨店社區王圩社居委黨羣服務中心青年夜校三校區同步開課。這場爲青年量身定製的“夜生活升級計劃”,以多元課程爲鑰,正式開啓了屬於新站青年的“夜學時光”。

當“興趣清單”遇上“精準供給”:這裡的夜課藏着青年心事

不同於傳統課堂的嚴肅氛圍,新站青年夜校的課程表從一開始就貼滿了“青春標籤”。開課前,新站區團工委通過問卷調研、線上座談等方式收集青年需求,最終打磨出一份“既有煙火氣又有文藝範”的課程清單。

手機攝影剪輯課上,老師手持手機邊演示邊講解:“逆光拍花要留三分白,側光拍人得找輪廓光。”學員們舉着手機對準窗外的晚霞練習構圖,屏幕裡的光影逐漸從“隨手拍”變成“有意境”;爵士舞教室裡,動感節拍中,學員們跟着老師舒展腰肢,原本拘謹的動作漸漸有了韻律,鏡子裡的笑臉比燈光更明亮;竹笛課堂則飄出清越的笛聲,從《茉莉花》的婉轉到《姑蘇行》的悠揚,學員們吹得面泛紅光,連窗外的蟬鳴都忍不住跟着“應和”;美妝課上,專業老師一邊爲學員打造日常通勤妝,一邊分享“快速出門妝”的小技巧,鏡前的姑娘們舉着化妝品互相“取經”,連空氣裡都浮動着青春的鮮活氣息。

“平時工作忙,一直沒時間發展興趣愛好。新站青年夜校就在家門口,課程豐富還專業,認識了很多志同道合的朋友,感覺下班後的生活充實多了。”參與首節爵士舞課的李女士邊擦汗邊笑着說,眼角的笑意比舞步更輕盈。

小班教學+動態反饋:用“匠心”守護每顆求知心

爲讓夜校真正成爲青年的“成長加油站”,新站區團工委下足了“繡花功夫”:從全區篩選具備行業資質的專業師資,涵蓋攝影、舞蹈、音樂、美妝等多領域;採用6—12人的小班化教學模式,確保每位學員都能與老師面對面交流;更建立“課前調研-課中互動-課後反饋”的全流程優化機制,通過線上社羣實時收集學員建議,動態調整教學內容。

“我們希望青年夜校不僅是一方課堂,更是青年交流的社交場域。”新站高新區團工委負責人表示,未來還將增設“學員作品展示區”“興趣社團孵化站”,讓學習成果從課堂延伸到生活,讓興趣愛好從“獨樂樂”變成“衆樂樂”。

夜校點亮的不只是燈火:這是屬於新站的“青春方程式”

開課首日,三校區的教室裡,既有剛入職的職場新人,也有紮根社區多年的青年工作者;既有深耕專業的“技術宅”,也有熱愛生活的“文藝青年”。他們在鏡頭後捕捉光影,在舞步間釋放壓力,在笛聲裡觸摸傳統,在粉黛間雕琢精緻——這些看似“微小”的成長瞬間,正匯聚成新站青年發展的澎湃動能。

此次青年夜校共有竹笛、爵士舞等8門課程同步開啓,每門課程4—12節課,預計培訓學員620人次。未來,新站青年夜校將持續拓展課程邊界,引入新媒體運營、短視頻創作等新興技能課,增設職場溝通、心理調適等實用課程,讓每一盞夜燈都照亮青年的成長之路。

暮色漸濃,新站的夜校裡,青春的故事纔剛剛開始——在這裡,每一次按鍵都是對生活的記錄,每一次起跳都是對自我的突破,每一次吹奏都是對傳統的致敬。當城市的夜晚被知識與熱愛點亮,我們看到的不僅是青年的“夜生活”,更是一座城的“青春力”。(劉冬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