幕後/藍營刻意忽略稅入分配規定 黨政人士點名蔣萬安:先發2萬以身作則
▲行政院長卓榮泰。(圖/行政院提供)
記者陳家祥/臺北報導
立法院在野黨團聯手通過包含普發1萬在內的特別條例版本,行政院長卓榮泰日前直言,須舉債千億纔可支應;但藍營反批,去年超收5千多億、近年歲計賸餘累積1.8兆,根本不用舉債。黨政人士直言,稅入超收要分給地方、要撥補基金、要優先還債,盼在野黨別再混淆視聽。此外,臺北市113年度歲計賸餘269億、累計賸餘更達539.3億,「建議臺北市以身作則率先普發現金,市民每人可發2萬,希望蔣市長能還錢於民,把臺北市府超收的錢還給臺北市民」。
黨政人士表示,近日在野黨對於中央政府的歲計賸餘數據一再混淆,國民黨主席朱立倫19日對外宣稱中央超收1.87兆,臺中市盧秀燕市長則是說中央超收5千億,臺北市蔣萬安市長又講中央在7月會拿到5千多億,三人的數字、計算期間都不統一,顯然是刻意造謠。
黨政人士直言,朱主席擔任過新北、桃園兩市共16年的地方首長;蔣市長曾擔任立法委員6年多,又擔任市長2年半;臺中市盧秀燕市長擔任立委近20年,就任市長也已超過6年半。3人從政資歷深,也明明應該清楚審計過程、瞭解決算書,卻仍有如此言論,不禁讓外界擔憂臺北市、臺中市的財務狀況。
黨政人士指出,行政院早就清楚說明,110到113年度的實收超出預算數的1.8兆是「全國加總數字」,蔣市長說的5000億也包括在其中,但依法要撥給地方以及基金的部分,具有地方執政經驗的在野黨都故意不提。
「超出預算數雖來到1.8兆,但地方政府拿走超過2800億,還要依法撥給基金1千多億,剩下的部分依法要優先還債、減少舉債,這都是法定決算程序!」黨政人士指出,臺中市也是如此,臺中市在113年度雖然有歲計賸餘37.5億,但也是要先還債,因此臺中市的累計歲計賸餘迄今仍然是負數。
黨政人士直言,這些曾任立法委員甚至地方政府首長的離譜言論,如果不是他們始終不理解預算跟決算程序,恐怕就是刻意造謠,混淆國人視聽。
黨政人士分析,各地方政府在7月份決算後也會拿到他們聲稱是「超收」的實收超出預算數,共計700多億。其中,臺北市113年度的歲計賸餘便有269多億,累計歲計賸餘更高達539.3億,「建議臺北市以身作則率先普發現金,按照臺北市目前戶籍人口數249萬人來計算,就可以每人發2萬」,希望蔣市長能還錢於民,把臺北市府超收的錢還給臺北市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