幕後/藍推「反戒嚴」公投迎戰罷免原因曝 瞄準臺灣人反戰共識
▲反制大罷免,國民黨要推「反戒嚴、反廢死」公投。(圖/記者屠惠剛攝)
記者鄭佩玟/臺北報導
全臺掀罷免烽火,目前有35件罷免藍委案進入第二階段連署,而國民黨方面,卻沒有任何一位綠委通過罷免第一階段連署,讓藍營內部形同壓力鍋。國民黨昨宣示將啓動「反廢死、反戒嚴」公投,一名不具名藍委指出,國民黨已退無可退,與民進黨對壘中始終找不到反擊點,因此才找到了「公投」這面旗幟,在賴清德總統召開國安高層會議,界定對岸爲「境外敵對勢力」後,綠營把罷免和抗中劃等號,國民黨也勢必得透過「人民反戰、臺灣不能成爲下一個烏克蘭」讓公投戰師出有名,才能轉守爲攻。
民進黨先以多次覆議爲引信,再以藍白亂刪凍總預算爲火頭,賴清德總統國安會議大登場後,以「抗中保臺」拉大戰線,指示民進黨立院黨團推動國安相關修法,行政院長卓榮泰上週末出席宣講更手持綠色光劍,大罵藍白濫刪預算,爲罷免行動添柴火;國民黨立委輪番遭綠營公審批鬥,除了抱怨「造謠一張嘴,闢謠跑斷腿」,似乎也是手無縛雞之力,加上國民黨立院黨團總召傅崐萁深陷競選小物風波自顧不暇,民進黨中央、地方分進合擊升高罷免氛圍,更顯國民黨相應對策左支右絀。
朱立倫昨日集結全體藍委於立法院開記者會,宣示「反戒嚴」、「反廢死」公投主張,不僅遭民進黨團總召柯建銘狠酸,「是在和自己做告別式,全部穿白色。」連卓榮泰也挖苦,國內各政黨只有國民黨有戒嚴的經驗,也只有國民黨不知道戒嚴的痛苦,以「在黑暗的房間找不存在的兩隻黑貓」形容,表示2個月前才執行死刑,沒有廢死的問題,而臺灣不論現在或往後都沒有戒嚴的條件與可能,因此都是假議題。
藍委感嘆,國民黨推「反戒嚴」公投確實是不得不然的作法,隨着綠營一波波攻勢,第一階段藍綠連署成案數差距懸殊,重創國民黨士氣,藍委們想往前衝卻也失了方向,「兩軍對壘之中,沒有鮮明的旗幟去反擊民進黨」,因此當賴清德總統祭出十七項反大陸對臺統戰、滲透因應策略時,國民黨看見了一線曙光,在民進黨三度執政、兩岸敵意螺旋甚深的此刻,賴政府此舉,幾乎是全面性地限縮兩岸交流,接下來兩岸敵對態勢將更嚴峻,雙邊的和平交流恐成奢談。
藍委認爲,賴政府以大陸統戰、滲透爲名,洋洋灑灑列出十七項因應策略,無疑讓兩岸交流互動走回過去戒嚴時期的老路。而國民黨面對民進黨的政治性法案攻勢,只有三條路可以走,第一是全面封殺,但必須承擔遭抹紅、扣紅帽子的風險;另一條路則是每一案國民黨都提出對案,畢竟民進黨所說的國安,實際上是想搞文革,國民黨自提法案,纔不會讓民進黨主導風向;第三條路就是提出公投反制,讓臺灣人民自己決定自己的命運,是否要不要成爲下一個烏克蘭、是否要開啓兩岸的戰爭時代、是否要讓賴清德獨掌權力,開始戒嚴?
據悉,國民黨團經過激烈討論後,選擇推動「反軍事戒嚴」公投反制,確保民主與兩岸和平。藍營人士指出,在罷免戰論述上國民黨幾乎是一路被壓着打,如今找到公投這面大旗,而超過五成的臺灣人主張兩岸維持現狀,多數臺人都不想要兩岸發生戰爭,而賴清德卻稱「中國是境外敵對勢力」,涉及改變臺海現狀,國民黨也重新設定戰場,擬提出的公投提案主文爲,「賴清德總統定位對岸爲境外敵對勢力,人民擔心兩岸進入準戰爭狀態。你是否同意政府應避免戰爭,不讓臺灣變成實施軍事戒嚴、青年喪命且家園被毀的烏克蘭?」是否有當?敬請公民公決。
藍委強調,國民黨並未反對軍審法,而在避免臺灣成爲下一個南韓甚至烏克蘭,主張全民透過公投決定是否同意政府應避免戰爭,改採促進兩岸對等對話、消弭衝突風險的和平方式應對當前嚴峻挑戰。面對綠營大軍進逼,國民黨是否能在新的戰場上論述轉守爲攻,考驗着不僅是朱立倫的智慧,更是全黨藍委的求生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