幕後/賴清德爲何突然紀念歐洲二戰勝利? 背後動機一次解析

▲總統賴清德首度正式紀念歐洲戰場二戰結束80週年,並發表演說。(圖/總統府提供)

記者陶本和/臺北報導

總統賴清德8日首度正式紀念歐洲戰場二戰結束80週年,並發表演說。外界不免會疑惑,爲何賴清德要首開先例?《ETtoday新聞雲》一次解析,賴清德安排這場演說的背後動機與構想。

一位涉外官員受訪表示,其實過去每一年都會有所謂抗戰勝利的相關紀念活動,但今年比較特別的,適逢抗戰80週年,在英國方面就接連慶祝了4天,甚至還有安排遊行活動;另外一塊,也是比較重要的是,今年中國把二戰的紀念活動,稱之爲「抗日暨反法西斯週年」,而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9日會跟俄羅斯一起慶祝。

事實上,中國大動作慶祝抗戰的系列活動早已不是第一次,追溯10年前,抗戰70週年時,習近平在天安門廣場前舉行大閱兵,而國民黨籍的前副總統連戰、親民黨主席宋楚瑜等人,也都親臨現場觀禮。

歷經10年、抗戰80週年的今天也不例外。涉外官員指出,中國對外、對內,今年把這件事情變成宣傳與文宣的主軸,而且是從去年(2024年)就已經設定好,包括中宣部以降,要把「二戰」、「反美」進行包裝連結的動作。

「中國今年有關的認知操作,大概是全年的,一直會到9月北京進行大閱兵當成總結」。涉外官員表示,訊息操作是會不斷進行的,也會持續拉攏臺灣的政治人物、社團持續參加有關共同抗戰勝利80週年的系列活動,把史觀帶往中國的操作序中。

在二戰的操作上,中國也放在「法律戰」的層次中。在習近平訪問俄羅斯前,他在《俄羅斯報》發表署名文章,內容聚焦臺灣迴歸中國在國際秩序與法理基礎。

習近平在文中清楚指出,今年是臺灣光復80週年,臺灣迴歸中國是二戰勝利成果和戰後國際秩序的重要組成部分。他說,《開羅宣言》、《波茨坦宣言》等一系列具有國際法效力的文件都確認中國對臺灣的主權,其歷史和法理事實不容置疑,聯合國大會第2758號決議的權威性不容挑戰。

▲當地時間5月8日,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出席俄羅斯總統普丁舉行的歡迎儀式。(圖/翻攝新華社)

對於習近平的投書,涉外官員表示,中國的法律戰持續進行當中,包括抓着全球南方國家背書2758號決議,這成爲中國對臺宣傳、對臺統戰的主軸。

對於中國所操作的敘事主軸,涉外官員表示,他們的角度是,中國人抗日的80週年,認爲中國是二戰主要戰勝國,維護戰後國際秩序,中國創造了當今的國際秩序,凡是各國論述不一樣的,就是顛覆國際秩序,他們也抓着這一點在攻擊美國跟歐洲。

涉外官員說,從中國的史觀,國共抗日,共產黨在中國抗日上,其實一直是扯後腿的角色,但他們也在想辦法洗清這一塊;同時,統戰作爲上,積極推動臺灣的各個團體,甚至是政黨單位,希望儘量參與中國所安排的兩岸共同抗日80週年的系列活動。

因此,該位官員強調,基於上述,中國要創造一套不同於全球的史觀,這對於臺灣而言,是攸關統戰、對民主世界的干擾,所以賴清德在今年的二戰,以歐戰結束作爲序曲來進行鋪陳,這不僅僅是爲了歐洲二戰結束慶祝,也是警醒自己。

▲賴清德出席歐戰勝利80週年紀念茶會。(圖/記者屠惠剛攝)

一位深度參與賴清德這次演說的官員表示,賴清德的演說中有名述,今天紀念活動的三個意義:第一是人類共同反侵略,追求真和平且要付諸行動,點出任何意識形態、訴諸武力的侵略都是罪行,都是不正義的。

這位官員說,第二部分是,當年這些軸心國,現在變成百分之百的民主國家,享有和平與繁榮,強調民主自由是可以帶來國家發展,而且成爲可以被敬重的國家,民主選舉、自由市場、尊重人權,纔是文明的,真正健康的形式。

第三部分,官員說,今天賴清德特別講到,愛好和平不可以坐視侵略,賴清德用了他的講法來詮釋,不要以爲說給了甜頭給有野心的人,就可以帶來和平,但是歷史告訴我們「甜頭無助」,而且還會擴大野心,這件事80年前邱吉爾也有講過類似的話。

另外,這位官員也提到,賴清德特別比較了80年前跟80年後的今天,臺灣、歐洲與其他國際民主社羣,都遭遇到的共同威脅,包括破壞海纜、網路攻擊,來換取政治跟地緣政治的利益,現在都血淋淋出現在歐洲與臺灣。

這位官員表示,二戰之後,民主國家成立,歷經民主化,去年(2024年)民主國家的選舉年,有70個國家舉行大選,都有同樣的經歷是,來自境外透過訊息操作干擾選舉,造成內部秩序的問題,乃至於中國在貿易上的大量傾銷,不依國際秩序的運作,這些都是民主國家的大家,共同在面對的議題,80年前的經驗到現在,每一件事情都讓大家要更多的合作,而且及早的共同面對,解決與遏止這些單邊的行爲。

▲賴清德出席歐戰勝利80週年紀念茶會。(圖/記者屠惠剛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