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工師傅江隆煙 跳臺技術恐失傳

臺中市神岡區江隆煙,是少數仍使用會津式車牀「跳臺」技術的木工師傅。(李京升攝)

臺中市神岡區木工老師傅江隆煙是目前少數仍使用會津式車牀「跳臺」技術的師傅,堅守技藝40年的他,製作成千上萬個木碗盤杯,隨着時代演變,加上訂單銳減、木材價格飆升,讓江隆煙有心想傳承也難保留技術。神岡區公所則指,會設法保存難能可貴的技藝。

根據豐原、神岡區公所文史調查,豐原在日據時期是林木業加工重要據點,1965年更有美國企業投資設廠,並引進日本會津車牀機具,用來加工木材做成碗盤外銷歐美國家,全盛時期有上千位木工師傅善於會津車牀「跳臺」技術。

今年68歲的江隆煙表示,他從事木材加工原因很簡單,因兄長即將入伍當兵,他想就近照顧重病母親,返家後才繼承哥哥「跳臺」技術。他說,所謂「跳臺」是將木材放在車牀上固定旋轉,並用車牀上的刀具切削形狀,因爲切削過程需操作不同刀具,師傅會在機臺上下來回移動,所以稱爲「跳臺」。

江隆煙說,早年豐原、后里、神岡等地區年輕人,包括他家族兄弟和同齡朋友,幾乎人人從事木材加工,但1990年後臺灣禁伐天然林木,加上對岸競爭,讓跳臺技術逐漸流失,據他了解,全臺中跳臺技術師傅恐剩不到5人。

江隆煙表示,手工操作相較現代自動化車牀更耗時費工,但有機器做不出的溫度,這幾年不乏有人想學技術,不過近年木材加工訂單大減,國內外木材也漲兩倍之多,即便學會技術也難以生存,他笑稱「不想誤人子弟」,自己則想做到不能做爲止。

對於江隆煙的跳臺技術恐將失傳,讓木工界、學界都大嘆可惜。神岡區長樑益明表示,江隆煙是碩果僅存的跳臺師傅,公所會結合地方產業與活動,保留難能可貴技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