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花開引客來:山東菏澤解鎖“花樣經濟”密碼
新華社濟南4月17日電 題:牡丹花開引客來:山東菏澤解鎖“花樣經濟”密碼 新華社記者劉錚、王歡 國色邀約,中外齊聚;牡丹故里,萬客共襄。 4月,2025世界牡丹大會暨第34屆菏澤國際牡丹文化旅遊節正在山東省菏澤市火熱進行。花海如潮帶來的不只是遊客,還有經濟與產業發展的澎湃動能。一組最新數據頗爲亮眼:2024年,菏澤市牡丹產業總產值突破130億元,帶動就業超50萬人。這座以牡丹聞名的城市,正以一朵花的“七十二變”,書寫產業躍遷的“花樣答卷”。
“美麗經濟”不止於鮮花
在菏澤魯西新區,花農李寶庫的牡丹鮮切花迎來了銷售季,工人們正將清晨剛剛鮮切的牡丹花裝入恆溫保鮮箱。“這批包含‘雪映桃花’‘旭港’‘墨潤絕倫’等優質品種的鮮花,48小時內就可出現在北京、上海的花店,單支售價可達20元。”李寶庫說。 除鮮切牡丹外,在牡丹區牡丹街道的魯西南花卉大市場,盆栽牡丹正逢銷售旺季。山東省百年牡丹種植有限公司負責人李海中正在將幾盆盆栽牡丹打包發貨。“現在一天能賣出三四百盆,全國各地的客戶都有。”李海中說。 牡丹之“美”,不僅表現在鮮花上。在鉅野縣書畫院,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工筆牡丹畫代表性傳承人姚樹昭正用礦物顏料繪製工筆畫《富貴滿堂》。“傳統礦物顏料着色沉穩,可以反覆疊染不掉色,用傳統礦物顏料畫的工筆牡丹畫有的可賣到上萬元。”姚樹昭說,目前他的工作室年銷售工筆牡丹畫超萬幅。 而在曹縣醉夢夕風原創漢服加工店,牡丹紋樣被巧妙融入“白玉醉”“夢凡花”等系列漢服,線上線下月銷量突破3000件。店主李海生並未滿足於此。“每次設計漢服紋樣我都要和設計師反覆打磨修改,力求將牡丹的美以更加細膩生動的方式呈現在漢服上。”李海生說。
文旅融合讓牡丹“花開四季”
在菏澤,很難不被牡丹氛圍所感染:10餘個牡丹觀賞名園,牡丹區、國花大道等牡丹元素的地名……“睜眼全是牡丹景,閉眼都是牡丹香”,菏澤牡丹文旅實現全城聯動。 在曹州牡丹園,牡丹競相綻放,身着牡丹漢服的姑娘們提着繪有工筆牡丹的團扇,化身“牡丹仙子”巡遊花海、打卡拍照。“這裡牡丹品種特別多,爭奇鬥豔,心情都被感染了。我們是專門趁花期來旅遊的,真是不虛此行。”來自山東泰安的遊客萬春蓮說。 “過去遊客大多春天來,如今牡丹文化館、夜遊燈光秀讓菏澤四季有客。”曹州牡丹園負責人趙信勇說,這座佔地1600畝的“牡丹王國”已完成升級改造:園區涵蓋牡丹主題博物館、國色芳華館、解語亭、唐風雅集等特色景點;《曹州吟2》水上實景劇演出奉上光影視聽盛宴;《國色芳華》帶領觀衆穿越到劇中世界……今年4月份以來遊客量已達59.3萬人次。 文創產品也讓牡丹四季常開。在牡丹區新經濟產業園,曹州白瓷燒製技藝傳承人劉翠英正指導幾名手工匠人設計牡丹瓷文創產品。“我們讓牡丹花‘開’在瓷器上,人們可定製專屬‘牡丹潮品’。目前,純手工製作的牡丹瓷單件售價可超萬元。”劉翠英說。
產業鏈延伸打造“花樣經濟”新引擎
在賞花熱潮帶動下,牡丹深加工產業也持續升溫。從牡丹花酥到牡丹籽油,傳統花卉正轉化爲多元產業鏈,成爲推動“花樣經濟”發展的新引擎。 傳統美食因牡丹煥發新生。在位於菏澤市牡丹區的愛都歐麥萊(菏澤)食品有限公司,麪點師將剛剛製作好的牡丹花酥輕輕放入售貨櫃。“這款牡丹花酥採用姚黃、魏紫、趙粉、豆綠四大名品牡丹的花瓣,手工製作、香氣濃郁。”公司負責人劉洪敏介紹,目前企業已研發5款牡丹食品產品,包含牡丹餅、花型酥及“菏澤八景”地標美食,產品銷量持續增長。 走進菏澤魯西新區的麟源牡丹產品展銷廳,一款標註着“27道萃取工藝”的牡丹籽油吸引着記者的目光。作爲菏澤牡丹深加工產業的代表企業,菏澤市康普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通過三重真空膜過濾技術精製牡丹籽油產品。“今年,牡丹籽油訂單持續火爆,最近剛發走一批價值50餘萬元的訂單。”公司總經理王連崗說,公司今年計劃進一步推出發酵牡丹籽油、純淨牡丹籽油,實現產品的精細化升級。 目前,菏澤各類牡丹生產、加工、出口企業達到120餘家,開發出牡丹籽油、牡丹茶、日化品、生物醫藥等11大類260餘種產品,遠銷30多個國家和地區。 從“一朵花”到“一座城”,菏澤正在用牡丹繪就“花樣經濟”圖譜。正如菏澤市副市長張鵬所言:“我們要讓牡丹不僅是風景,更是風景背後的生產力。”(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