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西哥祭50%重稅傷不了 外媒曝大陸車企「無懼打擊」關鍵
大陸品牌強勢崛起。 圖爲2024北京國際汽車展覽會開幕。(圖/中新社)
墨西哥近期宣佈,未與墨西哥簽署自由貿易協定的國家,超過一千四百類進口產品將被加徵關稅,涵蓋紡織、傢俱、鋼鐵與汽車等產業,進口總額約達520億美元,稅率從10%至50%不等,其中,汽車產業備受矚目,因墨西哥將對大陸進口汽車課徵最高50%關稅。然而,外界分析認爲,此舉未必能真正削弱大陸車企的競爭力。
美國財經媒體報導,墨西哥50%關稅傷不了大陸車企,若以比亞迪旗下小型電動車「Dolphin Mini」爲例,其在墨西哥售價約爲39.98萬披索(約65.5萬臺幣),相比之下,通用汽車在墨西哥銷售的最低價電動車款Equinox,起價高達87.9萬披索(約143萬臺幣),價差甚至足以再購入一輛Dolphin Mini,因此,即使大陸車企面臨高關稅,款憑藉成本優勢,仍在價格上展現壓倒性競爭力。
陸廠比亞迪原先考慮在墨西哥建廠,以降低出口成本並貼近北美市場,但因地緣政治風險以及與美國的貿易摩擦,該計劃已無限期擱置。儘管如此,大陸車企仰賴完善的本土供應鏈、低廉的勞動力與原材料,依然能以遠低於國際對手的價格,將電動車出口至墨西哥。
上海諮詢公司「汽車前瞻」(Automotive Foresight)董事總經理張豫分析,大陸新能源車在墨西哥市場極具吸引力,主因當地汽油車大多款式老舊、技術含量有限,若以車身約4.3米的車型爲例,傳統燃油車售價約落在35萬至36萬披索之間,而Dolphin Mini電動車起價不到40萬披索,消費者自然願意多花少許金額,轉向性能與科技感更佳的新能源車。
資料更顯示,今年上半年墨西哥已成爲大陸最大的汽車出口國,大陸輸往墨西哥的汽車數量年增24%至28萬輛,這一現象也引發美國不滿,因爲在美中貿易戰持續升溫的背景下,墨西哥大量進口大陸汽車,被視爲對美國的間接挑戰。外界分析,墨西哥加徵關稅,不僅是出於保護本地產業的考量,同時也有安撫美國這一最大貿易伙伴的政治意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