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讓“攜號轉網”變味蒙塵

王同文 許華凌

中國移動日前發佈了2025年上半年業績,整體數據都在增長,看起來挺穩的。不過在業績說明會上,董事長楊傑也提到了一個讓人關注的問題——市場競爭越來越激烈了。現在網上各種“大流量卡”“低價流量卡”特別多,本來是讓消費者有更多選擇的“攜號轉網”,現在反而成了運營商之間打價格戰、惡性競爭的工具。甚至還有很多不合規、不正當的操作,也集中在攜號轉網上出現。(金羊網8月9日)

攜號轉網本是一項惠民政策,旨在賦予用戶自主選擇權、促進公平競爭,本該成爲打破電信壟斷的里程碑。但隨着市場競爭激化,它卻淪爲運營商惡性競爭的工具。“轉網優惠戰”演變爲“惡意挖角戰”,“用戶自主選擇權”異化爲“數據買賣籌碼”。

“攜號轉網”亂象背後,是市場調節失靈、行業自律失靈和屬地監管失靈交織而成的紛亂局面。運營商推行低價傾銷策略,如“一折套餐”或捆綁寬帶服務的長期合約,實際暗藏服務縮水或隱性收費陷阱;違規設置轉網門檻,如收取高額違約金、綁定未告知的增值業務或“靚號”限制,人爲拖延辦理進度;利用虛假宣傳誘導用戶轉網,甚至衍生黑產“代客投訴”行爲;技術人員私下設置“隱形障礙”,地方通管局對“納稅大戶”的違規行爲常採取“以罰代管”……凡此種種,嚴重擾亂市場秩序。

“攜號轉網”亂象,亟需國家採取有力措施進行糾治。在國家層面上,工信部出臺《攜號轉網服務管理規定》,禁止利用攜號轉網實施惡性競爭,確保政策迴歸“惠民服務”定位;在立法層面上,應加快《電信法》修訂進程,將阻撓轉網行爲納入《反不正當競爭法》規制範疇,將“用戶號碼自主權”寫入基本法條;在技術層面上,需建設全國統一的攜轉大數據平臺,實時監控異常轉網行爲;在懲戒層面上,需建立運營商信用檔案,對惡意競爭企業依法依規進行處理。

應該指出的是,根治亂象不是回到壟斷老路,而是要構建“用戶主權+有序競爭”的新生態。任何將技術創新異化爲壁壘手段的行爲,都將遭受市場嚴厲審判。

政府有爲、市場有效,多方協同、綜合治理的監管模式,有力推動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唯有國家有形之手與市場無形之手共同發力,當每一通電話、每一兆流量都能自由流動,每一條意見、建議、投訴都能得到尊重和解決,“攜號轉網”這項惠民政策才能迴歸初心。唯有以國家意志破除壟斷壁壘,用制度創新保障選擇自由,才能讓技術進步真正轉化爲民生福祉。

來源:華聲在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