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鬼藏在細節裡!美英貿易協議中 英國將中國投資否決權交給美國
英國首相施凱爾遭質疑與美國簽署貿易協定將中國投資否決權交給美國。路透
英國《每日電訊報》8日報導,英國首相施凱爾(Keir Starmer)與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達成了一項英美貿易協議,該協議引發了外界對英國主權與對華政策的關注。
報導指出,作爲協議的一部分,英國同意讓美國對中國在英國的投資擁有實質性的審查權,這被形容爲美國對英國對華投資的「否決權」。此舉引發了英國國內對主權受損的擔憂,反對黨議員批評施凱爾政府在與美國的談判中讓步過多。
雖然部分關稅有所降低,例如英國出口至美國的汽車關稅從27.5%降至10%,鋼鐵和鋁的關稅降至零,但大多數商品仍面臨10%的基本關稅。經濟學家估計,這些關稅將使英國出口損失約95億英鎊,對GDP的增長貢獻僅爲0.1%。
英國同意將美國牛肉的進口關稅從最高20%降至零,爲美國農民創造了約50億美元的出口機會。然而,英國政府堅持不接受含有激素的美國牛肉,以維持與歐盟的食品標準一致性。
協議未涵蓋製藥和影視產業,這些行業仍面臨不確定性。特別是影視產業,可能受到美國對外國電影徵收高達100%的關稅的影響,對英國的影視出口構成威脅。
這項英美貿易協議在某些方面爲英國帶來了短期的經濟利益,但也引發了對國家主權和長期經濟戰略的質疑。特別是對中國投資的審查權問題,可能對英國未來的對外經濟政策產生深遠影響。
雖未如前任保守黨政府般高調對抗北京,施凱爾政府在實務層面仍保留對中國的高度戒備:繼續維持對華爲參與英國電信基礎建設的限制;在與中國的投資往來方面,採行「風險導向」管理方式,與歐盟類似,但現因美英貿易協議而面臨更強的美方主導色彩。
批評者認爲將中國議題「外包」給美國審查,削弱了英國主權與戰略自主性。工黨部分成員擔憂長期依附華府將使英國外交陷入被動。部分溫和派與金融界人士則支持此舉,認爲在全球供應鏈重整與美中對峙下,強化與美國結盟是英國避免邊緣化的現實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