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利益換主權?英美貿易協議內容曝光 中國投資由美方審查
▲英相施凱爾與美國總統川普。近日兩國達成貿易談判。(圖/達志影像/美聯社)
記者羅翊宬/綜合報導
英國與美國川普政府近日達成新的貿易協議,雖非英國脫歐後原本期盼的全面自由貿易協定,但汽車、鋼鐵等關稅獲大幅調降甚至是豁免,爲英國產業注入短期利多。不過,英方同意讓美國擁有對中國在英投資的實質審查權,引發國內主權受損疑慮,英相施凱爾面臨來自反對黨及自家陣營的雙重壓力。
根據《Politico Europe》,英國出口至美國的汽車關稅將從原先的27.5%降至10%,每年配額爲10萬輛,幾乎涵蓋去年的出口總量。英國鋼鐵和鋁製品甚至可享零關稅的豁免待遇,美方也同意讓勞斯萊斯等航空零組件免除關稅。此外,雙方同意擴大農業市場準入,美國牛肉獲得1.3萬公噸免稅進口配額,英方則強調仍禁止含激素產品,以維持食品安全標準。
然而,此協議仍被批評讓步過多。英媒《每日電訊報》指出,英國在協議中同意美國對中國在英國投資進行實質性審查,形同讓出對華投資的「否決權」。儘管施凱爾政府未如前任保守黨般高調對抗北京,但仍延續對華爲設備的禁用措施,並主張以「風險導向」方式管理對中投資。
不過,隨着美國的主導地位進一步擴大,使部分工黨人士擔憂英國戰略自主性遭侵蝕。
▲美國總統川普。(圖/達志影像/美聯社)
在科技與製藥領域方面,雙方雖計劃合作推動數位貿易協定,包括減少報關文件、強化在生技、量子運算與太空產業的交流,但英國堅持不調整針對Amazon、Google等美國科技巨頭的2%數位服務稅,且美方近期宣佈考慮對外國電影徵收高達100%關稅,也讓英國影視產業面臨不確定風險。
美國白宮估計,該協議將爲美國農業創造50億美元新出口機會,英方則預估對GDP貢獻僅約0.1%。英國國民農會(NFU)批評農業被迫承擔關稅讓步的主要壓力,對生質乙醇進口開放也可能衝擊本土農業生產。
儘管協議爲部分產業創造喘息空間,但在美中角力升溫與全球供應鏈重整之際,英美深化經貿與安全依賴關係,將如何影響英國的長遠外交與經濟策略,仍待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