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根大通看好中國“去產能”:將利好股市,尤其是新能源、地產龍頭
多家華爾街投行看好中國“反內卷”政策。繼高盛後,摩根大通發聲稱:中國“去產能”政策或將提振股市。
近日,中國召開的中央財經委員會第六次會議明確要求,依法治理企業低價無序競爭,推動落後產能有序退出,成爲國家層面給出的反內卷政策新信號。同時,鋼鐵、水泥、電池、塑料加工等多個行業協會也陸續發起了“反內卷”號召。
7月9日,摩根大通最新研報顯示,中國政府治理產能過剩的政策若執行得當,將對股市和全球貿易產生積極影響。該行策略師Wendy Liu表示,中國行業龍頭企業尤其是新能源汽車和房地產相關公司,有望從更強的定價能力、更高的收入市場份額和更健康的利潤率中受益。
產能過剩拖累行業估值
摩根大通分析師指出,中國的產能過剩問題已經損害相關行業的利潤率和估值水平。
據該投行統計,目前所有產能過剩行業的股價都低於2021年峰值,其中電池、光伏、水泥、鋼鐵和化工行業股價回調跌幅超過50%。MSCI中國指數數據顯示,汽車、化工、建材以及金屬和採礦相關企業有望在產能收緊後獲得更好的淨利潤率。
中國政府已承諾治理太陽能、鋼鐵和水泥行業的供應過剩,以解決過度競爭和價格下跌問題。太陽能玻璃製造商宣佈從7月開始減產30%,鋼鐵企業也收到降低排放和限制產量的通知。
高盛談“反內卷”:鋼鐵、水泥業利潤有望改善
無獨有偶。華爾街見聞文章寫道,高盛近日的研報也指出,隨着供給側改革從短期限產轉向長期產能削減,中國鋼鐵、水泥、化工等傳統週期性行業有望迎來估值修復和盈利改善。
研報指出,中國中央財經委員會第六次會議明確提及打擊企業間“過度激烈競爭”,標誌着“反內卷”政策升級。鋼鐵行業5000萬噸減產計劃有望提速執行,下半年產量或同比下降6%,利潤率或擴大200元/噸。同時,水泥行業產能出清進程啓動,預計22-27%過剩產能將被淘汰,行業利潤有望顯著回升。
政策重心轉向長期供給整合
高盛分析師認爲,此次政策表述顯示重心正從此前的“反內卷”短期措施轉向更加根本性的產能退出機制。
摩根大通表示,這些政策可能緩解通脹壓力並提升利潤率,同時通過抑制中國低價出口來減少貿易摩擦。
據澎湃近日報道,7月1日召開的中央財經委員會第六次會議,對推進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進行部署。會議強調,縱深推進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要聚焦重點難點,依法依規治理企業低價無序競爭,引導企業提升產品品質,推動落後產能有序退出。
中國發展研究院副研究員鍾輝勇表示,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可以通過“優勝劣汰”的市場機制來治理“內卷”。當地方間的市場壁壘被打破,那些具有創新能力、成本得到有效控制的企業,可以更好地參與市場競爭,這會擠壓低效、低質企業的生存空間,進而推動落後產能的有序退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