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迪進津不入京 印展外交平衡

印度總理莫迪出席2025年上海合作組織天津峰會,卻不前往北京3日舉行的抗戰勝利80週年閱兵,展現印度的外交平衡策略。圖爲莫迪1日在上合峰會上發言。(新華社)

英國廣播公司2日報導,出席2025年上海合作組織天津峰會的印度總理莫迪,不赴北京3日舉行的抗戰勝利80週年閱兵,中印互動背後,有美國總統川普因素,同時展現印度的外交平衡策略。去天津上合峰會是因應關稅情勢的經濟考量,不去北京閱兵則着眼地緣政治局勢。

相對於莫迪的瞻前顧後,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2日在北京人民大會堂會見巴基斯坦總理夏立夫時,強調中巴兩國鐵桿友誼歷久彌堅。夏立夫也迴應,沒有任何力量能夠撼動牢不可破的巴中友誼。

港媒「香港01」報導,莫迪7年來首次訪中是對中國的積極迴應。訪中前於8月29日至30日先訪日本,並不出席中國閱兵式,有考量日本感受。在美國關稅威逼下,印度需要中國、日本、俄羅斯等國支持。去天津而不去北京,是印度外交平衡策略。

BBC中文版分析,莫迪進津卻不入京,中印互動背後存在川普因素。幾個月前,印巴爆發一場短暫但致命的衝突。牽涉到中國,印度當時曾質疑是否應繼續與北京關係正常化。不到半年,推動「龍象」和平對話的力量,卻來自數千公里外的華府。

面對美國關稅突襲,印度選擇堅持立場,尋求出路。莫迪上週末在天津見了習近平,最直接成果是兩國恢復直航,簡化簽證程序。

BBC報導,然而「象龍攜手」仍有不少障礙。首先是歷史包袱,邊境爭議持續,正持續談判降溫,此會兩國聲明均提「不讓分歧演變成爭端」。另一難題是中國對印度高達990億美元的貿易順差。去年習莫喀山會見,重啓接觸序幕,惟現實處境並未改變。

BBC解讀,莫迪會晤習近平,被視爲印度「戰略自主」政策,但也帶來更多地緣政治挑戰。今年稍後,印度將主辦被視爲牽制中國在印太主導地位的「四方安全對話」(Quad)峰會。若川普出席發表反中言論,將立即考驗新德里。此外,中國與巴基斯坦是「鐵桿兄弟」的關係,但巴國卻是印度的宿敵。

習近平2日就與巴基斯坦總理夏立夫見面,習表示,中巴是患難之交、兄弟之交,信義之交、道義之交,要構建更加緊密的中巴命運共同體;夏立夫表示,巴中鐵桿友誼植根於2億多巴基斯坦人民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