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柏林區構建三級聯動服務網,居民樂享高品質養老生活

“一下樓就是社區養老服務中心,有熱乎的飯菜、暖心的體檢,還能和鄰居聊天,我很享受社區生活。”家住萬柏林區下元街道的李富田談及“家門口”的老年幸福院,笑意盈盈。

在萬柏林區,能享受到高品質養老生活的老人日漸增多,這得益於萬柏林區精心打造的三級養老服務網。該服務網以“區級統籌引領、街道樞紐聯動、村居紮根服務”的三級聯動模式,爲轄區老年人托起穩穩的幸福。

區 級 打造養老服務“智慧中樞”

作爲三級養老服務網的“智慧中樞”,萬柏林區數字養老服務調度中心憑藉高效的資源調配能力,爲全區養老服務體系高效運轉提供支撐。

該中心搭建了智慧養老指揮平臺,現已成功整合全區17家養老機構、129個社區站點的數據資源,構建起精細的養老服務數據庫。藉助居家健康監測設備,平臺能夠實時分析老人的心率、血壓等健康數據,一旦發現異常波動,便會立即觸發預警機制,第一時間將信息推送至老人家屬及專業醫療機構,爲老人的生命健康築起“智能防線”。

與此同時,以“六助服務”(助餐、助潔、助行、助浴、助醫、助急)爲核心功能,該中心開通了線上服務預約系統。老年人或其家屬只需輕點手機便可預約養老服務,平臺統一調度專業人員上門,實現 “一鍵下單,服務到家”。

此外,進入工程收尾階段的萬柏林區醫養照護中心更是亮點十足,該中心擁有350張牀位,預計今年底投入運營。該中心將採用“醫養結合”模式,爲老人提供全天候生活照料、專業醫療護理和文化娛樂等服務。

街道級 多元服務滿足不同需求

街道級養老服務中心(老年幸福院)作爲連接區級與村居級養老服務的樞紐,以多元化、精細化服務滿足不同需求。

在建設過程中,萬柏林區積極探索創新,盤活社區閒置場所,將其改造升級爲設施完備、功能齊全的老年幸福院,實現了“養老+便民”的融合,在降低建設成本的同時,提升了社區資源利用效率。

衆紡路社區老年幸福院採用 “公建民營”模式,引入專業第三方養老服務機構運營。這裡不僅可以爲老人提供營養均衡、品種豐富的一日三餐,還有設施齊全的健身區、舒適的按摩休憩區以及娛樂區。設在老年幸福院一樓的社區食堂,不僅服務着幸福院的老人,還爲周邊居民提供用餐服務。

目前,萬柏林區在街道層級打造了12個社區養老服務中心,引進了青鳥頤居、安康通、慧享福等全國知名養老品牌,根據老人的不同需求,開展全託、日託、助餐等服務,推動社區養老服務提檔升級,滿足老年人“不離家、不離親”的養老願望。

村居級 構建15分鐘養老服務圈

作爲三級養老服務網的“神經末梢”,萬柏林區各社區(村)日間照料中心和社區食堂以嵌入式服務模式,深度融入居民日常生活場景,構建15分鐘養老服務圈。

在飲食服務上,社區食堂每日精心烹製低鹽、低糖、軟爛適口的老年營養餐食,不僅提供溫馨舒適的堂食環境,還針對行動不便的老人推出 “暖心送餐上門”服務。紡織苑西社區的獨居老人趙美蘭對此讚不絕口:“一個人做飯覺得麻煩,總是隨便應付,現在每天都能吃上熱乎可口的飯菜,社區食堂帶來了實實在在的便利。”

覆蓋全區的健康驛站與日間照料中心緊密聯動,配備先進的智能健康監測設備,老人只需簡單操作,即可自助完成血壓、血糖等基礎項目的檢測,檢測數據實時上傳雲端,自動生成個性化健康檔案。藉助大數據分析技術,系統能夠提前預警潛在健康風險,通過AI在線問診服務,老年人不出社區就能與專業醫生“面對面” 溝通,獲取精準的診斷建議和用藥指導。

此外,各社區(村)的日間照料中心還精心打造了多功能活動室、棋牌室、書畫室等空間,爲老人們搭建起交流互動、愉悅身心的平臺,讓養老服務融入日常生活。

截至目前,萬柏林區已建成40餘個社區(村)日間照料中心。三級養老服務網累計爲約16萬名老年人提供服務超20萬次。記者 王 勇

來源:太原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