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醫辦公室猝逝 專家示警惡性心律不整「30秒內失去意識」

▲高國晉醫師疑似心因性猝死,醫界深感惋惜。(圖/翻攝長庚醫院官網)

記者邱俊吉/臺北報導

林口長庚醫院教授級醫師高國晉昨傳猝逝消息,年僅59歲,震驚醫界。醫師說,雖不知確切死因,但據指出他在辦公室昏厥,被發現時已無生命徵象,如此類似猝死情形,多與突發心律不整有關,而非急性心肌梗塞,而民衆也要注意,最近2個月心血管急症較往年增逾1成,長輩要多提防「萬病之源」感冒。

馬偕醫院心臟血管內科系主任蔡政廷說,猝死主要有3大原因,分別爲腦中風、心血管疾病與肺栓塞,以心血管相關問題最常見,尤其是心律不整與心肌梗塞,而相較於心肌梗塞常有前兆如胸悶、胸痛、喘不過氣等,惡性心律不整像是心室顫動,則可能毫無預警便發作,心跳一亂,病人在30秒內便會失去意識,一般急救不及的患者多爲此類。

蔡政廷說明,心肌梗塞與心律不整關係密切,某些病人原本有心肌梗塞病史,受傷的心肌組織已纖維化、結疤,成爲潛在的「定時炸彈」,一旦誘發電流異常傳導,即可能引發致命心律不整,且即使曾接受心臟支架手術,若仍有殘存狹窄或舊病竈,仍可能反覆發生相關風險。

此外,蔡政廷指出,夏季本應較少見的心血管急症,最近卻未減反增,特別是近2個月,醫院接獲的嚴重心血管病例與到院前心肺功能停止(OHCA)個案顯著增加,較往年同期增加超過1成,原因不明,但提醒民衆不要錯誤認知這類疾病是「冬天、低溫的病」,盛夏也要有警覺。

蔡政廷提醒,感冒、病毒感染是常被忽略的觸發因素,因感染會導致身體發炎反應升高,可能誘發心肌炎、心律不整或使心血管負擔加重,特別是慢性病患、高齡者、心肺功能欠佳者,「感冒是萬病之源,民衆務必提高警覺」。

蔡政廷建議,民衆平時應維持規律生活作息,控制慢性病,避免過度勞累,若有胸悶、喘不過氣、心悸等症狀,應及早就醫,切勿輕忽感冒造成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