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找個家/臺新期貨總座林伯修 把握進場時機
臺新期貨總經理林伯修。記者林澔一/攝影
「家是溫暖的象徵」!臺新期貨總經理林伯修憑藉努力工作的強烈慾望及金融知識,看過臺北市多個物件後,在2008年全球金融海嘯後,幸運買下近公園、低公設的老公寓,實現當初對家人的承諾。
雖然臺北居大不易,林伯修鼓勵首購族或年輕人,透過「多看多感受」、「多管道學習」、「適合的職涯規劃」、「保持良好的金融信用」、「對金融商品與投資保持瞭解態度」、「培養以宏觀思維看待利率與物價」等心法,以期早日達成購屋心願。
林伯修小檔案。
擁有美國科羅拉多大學MBA學位的林伯修,出身平凡家庭,剛出社會任職於臺證期貨時住在老家,每日桃園、臺北兩地通勤上班。經過幾年時間,揹負家人期待,在臺北市找適當條件房子。
林伯修回憶,當年曾於北投區、士林區、內湖區、松山區、文山區等地看過不少案件,原本設定「蛋黃區看老公寓」、「蛋白區看新成屋」,但因一間略高於預算的新成屋,僅隔一年時間開價竟有明顯漲幅,心理上的衝擊讓他不得不退而求其次,轉爲鎖定中古屋。
林伯修後來以頭期款預算、市區、低樓層、低公設、四房、鄰近公園等符合家人需求及生活品質等做爲找房條件,歷經多方尋覓,終於在2008年經濟景氣處於相對低檔時,透過決心出價,克服銀行貸款條件欠佳的情況,買下現在居住的二樓邊間老公寓。
基於長輩的體力負擔,及自己未來退休生活,林伯修規劃到新北市購置新成屋。年輕時曾在淡水唸書的他說,地理上的熟悉感、景觀視野佳、戶外運動方便、配備電梯及停車位,甚至不同人生階段選擇生活的方式,都是納入考量的重要關鍵。
針對現階段臺灣房地產市況,林伯修分析,華人「有土斯有財」的觀念根深蒂固,即使多個世代後仍會延續下去,加上財經政策、臺灣家庭部門超額儲蓄逾四兆元等環境,即使面臨信用管制措施,短期房價可能修正,但幅度應屬有限,自住客仍宜把握時機進行資產配置。
此外,對金融商品與投資應該保持瞭解態度,其中,包含高槓杆商品在內的金流及風險控制等相關專業知識,或許有一天可以成爲買房一臂之力的有利工具;培養宏觀思維去看待利率或物價,若能融會貫通做好資產配置,也是一個利於早日購屋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