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確禁止、反對兩岸交流 學者:教長鄭英耀史上第一人
教長鄭英耀上任以來,在阻止兩岸教育交流上表現積極。本報資料照片
教育部長鄭英耀今表示,國際交流對學生來說是好事,但對於和中國交流,以現在來講不鼓勵,甚至是禁止、反對。「我不鼓勵中小學、甚至大學交流只想到中國」。學者指出,鄭英耀是把總統賴清德兩岸交流說得如此清楚的第一人,明白揭示就是要禁絕兩岸交流。也有學者呼籲,政策轉折應有充足的理由與配套,別讓師生因部長一句話,就被迫陷入違規的風險中。
鄭英耀也指出,兩岸關係緊張,陸委會也對中國大陸發佈橙色旅遊警戒,就教育部立場,國際交流對學生是好事,但國際交流不會只有中國,若要增加國際視野、學習經驗,現階段可考慮歐美、東北亞、東南亞,有更多國家值得去交流。
臺師大政治所教授曲兆祥表示,鄭英耀是以教育部長身份,明白揭示賴政府就是要禁絕兩岸交流的第一人。暑假在即,很多學生會安排到澳洲、美國遊學交流,「中國大陸不能列入選擇嗎?」
曲兆祥也說,學生想去哪裡,應該是憲法保障的自由,若教育部要明令禁止,應該立即行函給學校,否則除非憲法改寫,要不然師生照舊行事。
北教大語創系副教授楊宗翰認爲,部長此語有誤,臺灣各大學交流從來就不曾「只想到中國」,中國大陸等同其他國家,都只是對外交流的對象或選項之一。
楊宗翰指出,教育部到底是「不鼓勵與中國的學校交流」,還是「禁止與中國的學校交流」?是不值得交流,還是不允許交流?又限制的是學術參訪、師生交流,還是不允許參加對岸辦的研討會,時間上又該從何起算。
楊宗翰說,部會首長應把話講清楚,不是受訪時就拋一句話,測測風向跟輿論反應。政策轉折應有充足的理由與配套,不是將要放暑假、已排行程的師生,因爲部長受訪時一句話,就被迫陷入違規的風險中。
一名私立大學高層坦言,「現在兩岸交流這一塊,實在不知道怎麼做。」落地招待在過去都是雙邊習以爲常的事,對學生來說是減輕經濟負擔,又有實質交流體驗,但現在若陸方提及是落地招待,學校反而不敢去了。
該名高層指出,陸方邀請臺灣學校作客,當然是希望臺灣能對其有好感,如同請請人來做客,東道主會盡可能招待。我方政府認爲,只要陸方給予臺灣學校特別關照,就懷疑其意圖要「統戰」,可見政府是對臺灣的自由社會、人民的自主判斷失去了信心,「早期是對岸怕我們,現在反而是臺灣怕陸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