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年推「兒童專責醫師」 擴至6歲

衛福部將擴大幼兒專責醫師制度,適用對象從現行○至三歲擴大至六歲,預計明年上路。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衛福部長石崇良近期連拋新政策,補充保費引發民怨後,前天拋出急診觀察牀改短期住院,昨再提出擴大幼兒專責醫師制度,適用對象將從現行○至三歲,改爲○至六歲兒童都有專責醫師制度,並改稱「兒童專責醫師」。

明年健保總額成長率,將採高推估百分之五點五,總額達九八八三億元,加上公務預算一九九億元,健保合計可支配預算,達一兆八十二億元。石崇良表示,政府挹注多項預算以因應當前挑戰,其中一項重要任務即爲改善「兒科萎縮」,爲此,編列二四九億元作爲「兒科總額」。

石崇良表示,國內新生兒數量變少,加上預防保健政策推行,兒童生病情況大幅降低,導致臺大兒童醫院「醫護人員比病人還多」。預防保健是提升兒童健康關鍵,但不能讓臺灣沒有兒科醫師,兒科小總額除用於難症、重症外,也將用於提高兒童專責醫師給付。

目前幼兒專責醫師制度,是由基層診所兒科、家醫科醫師定期爲○至三歲幼兒看診,除檢視身體發育情形,也會在預防保健、疫苗注射、牙齒塗氟等層面提供協助,對於這羣尚無語言能力的兒童,也可藉看診時間,檢視是否遭遇兒虐,成爲第一道兒虐防線。

石崇良說,截至今年三月,幼兒專責醫師已收案廿八萬四五四五位幼兒,覆蓋率六成五,預計明年起,幼兒專責醫師媒合年齡擴增至六歲,並改名爲「兒童專責醫師」,此波新制上路,照顧兒童人數將增至一百萬名。

因少子女化,許多父母都是新手父母,缺乏照顧經驗,兒童專責醫師可從醫療角度提供新手父母專業意見,並協助執行預防保健,醫師看診不一定只能看病,即使罹病兒童減少,兒科醫師也能發揮所長,明年兒科小總額中,共一二三點五億元用於西醫基層,將用於給付專責醫師提供的相關服務。

衛福部近期多項政策被批評「走太快」。石崇良表示,許多人提醒他放慢腳步,「一直拋新政策會完蛋」,但他眼看挑戰就在門口,我國人口結構變遷,醫療人力遭遇衝擊,且已進入超高齡化、少子女化時代。南韓生育率近年已止跌回升,我國生育率卻仍沒起色,他看着人口數字報表,幾乎夜夜難眠,認爲「再不設法用創新方式迎戰,對下一代將無法交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