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模伍倩的逐光之路

在時尚行業的聚光燈下,伍倩的名字代表着中國模特的職業高度:17歲摘得中國超級模特大賽冠軍;19歲獨闖米蘭時裝週收穫五場大秀;兩次榮獲“中國十佳職業模特”;2015年加冕“中國首席名模”,成爲Armani全球彩妝廣告唯一亞洲面孔;在巴黎高定秀場爲中國設計師蘭玉大秀開場;2016年中國國際時裝週連走18場成爲“秀霸”。但當她以“Supernova青少年模特藝術大賽創始人”的身份接受採訪時,那些閃耀的T臺記憶,都化作了對未來的思考。

19歲獨闖米蘭

17歲的夏天,伍倩站在中國超級模特大賽的頒獎臺上,“我很清楚,這只是職業生涯的起點。”她坦言,首次亮相中國國際時裝週的忙碌和緊張至今難忘:“面對設計師的創意,我意識到模特不是展示自己,而是要成爲服裝和品牌的共同創作者。”兩年後獨闖米蘭,語言不通、文化差異帶來的挑戰遠超想象:“每天帶着資料跑面試,那時候外語不過關,就靠肢體語言和對設計的理解去爭取機會。”最終,她拿下五場大秀的成績,讓她在國際舞臺嶄露頭角,卻也對“專業”二字有了更加深刻的認知:“模特的競爭力不在於外表,而在於能否理解和詮釋品牌的靈魂。”

靠刻苦和執着在國際秀場贏得尊重

談起瀟灑走T臺背後的艱難,伍倩的語氣平靜:“有一次,高跟鞋裡的釘子刺進腳心,但音樂響起時只能笑着走完。”面對外國經紀人的無故刁難,她也曾坐在陌生國度的臺階上放聲痛哭,但擦乾眼淚後,又以最佳狀態重新走上T臺。這些經歷讓她學會了與挫折共處:“模特行業教會我,真正的強大不是從不流淚,而是流淚後依然能繼續前行。”

從14歲開始,伍倩從未間斷過基本功訓練,即便是奪得大獎之後和繁忙的走秀間隙:“別人覺得枯燥,我卻覺得這是一種修行。”她認爲,唯有紮實的功底纔是應對挑戰的底氣。在2018年本站經濟學家年會上,伍倩登臺講述了自己的成長故事。她說:“T臺路沒有捷徑,你的態度和情緒都建立在基本功上”。這份刻苦和執着,讓她在國際秀場贏得尊重:“Armani選擇我,不是因爲亞洲面孔,而是他們看到我對品牌美學的深刻理解。”

成名後關注青少年藝術教育

功成名就後,伍倩的視線逐漸轉向青少年:“一次公益活動中,看到很多孩子的脊柱彎曲,缺乏自信和勇氣,我突然意識到,模特教育的本質是培養‘人’的健康身心。”2023年創辦Supernova大賽,她的初心是“不是一定要培養職業模特,而是通過形體、美學、美商的訓練,讓孩子學會從容面對世界。”首屆大賽吸引北京、深圳、重慶等十個城市數百名孩子參與,她特別強調“去功利化”:“我們更關注孩子是否在過程中學會堅持和自信,這纔是成長的意義。”

籌備藝術教育基地時,伍倩始終秉持“蹲下來的世界”理念,讓孩子擁有伴隨一生的素養:“健康自信、積極樂觀,比走秀技巧更重要。模特教育是給孩子一面鏡子,讓他們看見自己的光芒。”從T臺到講臺,伍倩用行動詮釋着:“真正的時尚,不是轉瞬即逝的光環,而是熱愛與責任”。

採訪最後,伍倩說起自己的願景:“希望每一個孩子都能開啓夢想,學會用自信的姿態面對人生每一步。中國模特的國際之路,需要一代又一代人紮實的腳步,而我希望成爲領路人和鋪路者。”

文/本報記者肖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