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明人都擠不動了,地鐵爲啥還是每年虧損上百億?

現在的地鐵越來越難擠了,每天那麼多人坐地鐵,地鐵得可賺錢了吧?

但實際上,各地鐵公司不僅沒有賺到錢,反而普遍連年虧損,靠着每年數十億元的財政補貼,才能勉強維持收支平衡。

點擊上方視頻立即觀看

快刀財經的朋友們,好消息來了,爲了滿足大家多元化的需求,「快刀財經」的視頻內容我們會同步在公衆號上發佈,還是熟悉的配方及味道,還是犀利但有溫度的內容,還是足夠多的增量信息,還有你在公衆號上可能看不到的獨家重磅。快去視頻號、抖音、B站、小紅書搜索「快刀財經」,關注我們,每天爲你解剖一個新商業真相。

以下是本期視頻腳本:

你知道嗎?每天那麼多人坐的地鐵,居然不賺錢?

現在的地鐵啊,真是越來越難擠了,尤其是早晚高峰,前腳剛排進地鐵門,後腳就被魚貫而入的人羣擠到轉身都難。

全國地鐵日均搭乘八千多萬人次,“死亡N號線”是大家吐槽地鐵擁擠程度的高頻詞彙。每天那麼多人坐地鐵,地鐵得可賺錢了吧?

但實際上,各地鐵公司不僅沒有因此賺到錢,反而普遍連年虧損,靠着每年數十億元的財政補貼,才能勉強維持收支平衡。

今年5月,至少28城地鐵公司發佈了年度報告,根據行業統計的數據,扣除掉政府補貼,只有2座城市的地鐵公司盈利。

擠地鐵的人不少,爲什麼地鐵公司卻總虧錢?

咱們的地鐵啊,可是個超級大工程。

目前一共有58個城市建設了以地鐵爲主的城市軌道交通,包括輕軌、有軌電車等,總共的里程數,超過了1.2萬公里。

這是個什麼概念呢?

咱們這個里程數,可比全世界其他所有國家的總里程加起來還多,第二長的美國,地鐵里程數也不過爲1400公里左右。

有着這麼龐大的線路,但20多年來, 咱們的地鐵卻能一直維持着低票價。

這可不是地鐵就值這麼多錢,而是作爲民生保障,地鐵的價格必須“惠民”,不能太高。對比日本、美國等,光一站路就要幾塊十幾塊的票,咱們幾塊錢坐穿一整條線,橫跨半個城市已經是地板價了。

但這背後,是國家替咱們默默承擔着昂貴成本。

舉個例子。

根據之前重慶地鐵漲價研討會上,聽證方案所披露的信息顯示,其軌道交通的單位運營成本是15.13元/人次,再算上免費和優惠乘客,實際上的單人次票款收入,才約爲2.2元,連成本的零頭都不到。

同時,重慶的軌道交通里程從二十年前的13公里,擴張到去年的494.58公里,日均客運量接近400萬人次。

線網規模擴大,帶動客運量、運營成本上漲,一個人就得虧十多塊錢,可謂是越多人坐地鐵,地鐵越虧。

雖說靠政府補貼,各地鐵公司每年基本還能剩點零頭,但跟債務比起來,那真是杯水車薪。

以去年財報情況爲準,重慶軌道交通集團負債834億,昆明軌道交通集團負債仍超1000億,就連號稱最賺錢的深圳地鐵,也沒賺回這負債……個個都是壓力山大。

這麼大的債務怎麼來的呢,其實啊這些鉅額債務,都是各地在多年地鐵建設擴張中積累起來的。

別看地鐵票價只是高鐵的零頭不到,但地鐵的造價,可比高鐵貴多了。

一公里少則幾億元,多則超過10億元,是建高鐵的六七倍。如果要建一條40公里長的地鐵新線路,至少需要300億資金。

以上海爲例,同樣是2008年,京滬高鐵平均每公里的造價是1.5億元,地鐵12號線每公里造價是4億元,而2024年開工建設的上海19號線,每公里造價達20億元,成爲“史上最貴”地鐵。

此外,還有日常運營成本,尤其是人工成本非常高。《重慶市軌道交通集團年度跟蹤評級報告》顯示,人工成本是運營成本里最高的,一年高達31.84億元,在60.73億的總成本中佔比超五成。

如此高的成本,只靠便宜的票價和廣告費,猴年馬月才能賺回來。

不過即使連年虧損,但地鐵依然是對地方經濟影響深遠的一環。從提供就業崗位、提升城市形象、提振經濟、帶動地鐵沿線發展、方便市民出行等貢獻巨大力量,不可能輕易喊停。

只是瘋狂修地鐵的時代,或許已經成爲了過去式,有地鐵的大家夥兒們,還是且坐且珍惜吧。

- End -

快刀財經已同步入駐:36氪、虎嗅網、鈦媒體、i黑馬、品途網、商界、趣頭條、砍柴網、梅花王、艾瑞專欄、億歐網、創業邦、知乎、雪球、今日頭條、百度百家、界面新聞、一點資訊、本站號、搜狐自媒體、鳳凰網、新浪財經頭條、新浪看點、UC大魚號、天天快報、企鵝自媒體、投資界、思達派、獵雲網、簡書等30多家自媒體平臺。

快刀財經

社羣 | 內容 | 連接 | 商學院

商業快媒體、思維孵化器、價值試驗場和洗欲中心。專注互聯網以及互聯網正在影響的其他行業。有趣、有料、有態度,加入我們,擁有您的私人商學院。致力於爲用戶提供營銷策劃、社羣電商、創業投資和知識充電服務。

投稿、轉載、內容合作,請添加微信ikuaida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