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家基金兩年虧百億,黃興亮是“虧損王”!

萬家基金是很奇怪的一家公募基金公司,一方面,它個別產品的收益率超強,另一方面,它最近2年又給基民虧掉了超百億元。

這種截然不同的兩種極端結果,爲什麼會出現在同一家基金公司身上?007認爲,很有必要研究一下萬家基金與其他基金公司的不同之處。

先說一個答案,我們再做驗證:

萬家基金身上的“賭性”實在太強,這使得它既在某些個別產品上,賭贏了賽道,賭贏了風格;但同時也是因爲賭性太強,所有的產品賭得太厲害,綜合來看還是會賭輸。

但萬家基金的策略是,拿着少數幾個賭贏的基金來大書特書,卻很少提及自己的整體虧損。

007來揭秘萬家基金的運作:

拿着基民的錢,賭起來不心疼:兩年鉅虧100億!

奇葩的萬家基金:極端的兩面

在當前市場上,共有7517只混合型基金和929只股票型基金。在過去的一年裡,收益率最高的前五名基金均出自萬家基金公司。萬家精選A基金的年收益率達到了41.09%,萬家精選C基金的年收益率爲40.25%,萬家新利靈活基金的年收益率爲39.54%,萬家宏觀擇時A基金的年收益率爲38.92%,而萬家宏觀擇時C基金的年收益率則是38.24%。

這些基金的收益率與同期美國納斯達克指數的漲幅相當,這在近兩年的公募基金產品中實屬罕見,顯示出了強勁的市場表現。

儘管萬家基金憑藉黃海管理的幾支基金取得了近一年偏股基金的前五名,但公司在近兩年甚至近三年的業績中,仍然面臨鉅額虧損的局面。

具體來說,萬家基金在過去三年累計虧損達到8.39億人民幣,而在近兩年的虧損更是超過了102億人民幣。

儘管萬家基金在管理規模和旗下基金經理的知名度上可能不及某些同行,但其近三年的虧損情況同樣值得關注。這種極端的業績情況,到底是什麼原因造成的?

儘管萬家基金在過去幾年中擁有像黃海這樣的資深行業專家作爲支撐,但其所管理的三隻產品在近三年內對煤炭股的大量投資,儘管帶來了超過90%的高收益率,並且相對於市場整體表現的收益翻倍,但這些收益對於萬家基金來說,僅貢獻了大約6億人民幣的利潤。與此同時,萬家基金在近兩年的虧損額卻超過了百億。

這種情況表明,即使有行業內的頂尖人才助力,如果整體投資策略和市場環境不利,單一的成功案例也難以扭轉大局。黃海是否真正具備扭轉乾坤的能力,這一點仍需時間來驗證。

黃興亮:萬家基金的“虧損王”

萬家基金權益類旗艦產品、萬家行業優先的掌舵人黃興亮,無疑是萬家基金的虧損王。

黃興亮有多“猛”?

在最近兩年的時間裡,萬家基金的292只基金產品和40位基金經理共同管理的資產,累計虧損達到了大約102億人民幣。其中,黃興亮個人管理的7只基金產品虧損額就超過了91億,幾乎佔據了公司總虧損的絕大部分,顯示出他在公司中的影響力之大。

目前,黃興亮所管理的基金產品在各個時間維度的表現都不盡人意。無論是近一個月、近三個月、近一年還是近兩年,這些基金的收益率均未出現正面增長,反而在近一年的時間裡,幾乎所有產品都遭受了超過30%的虧損。

在萬家基金近三年的產品表現中,除了萬家科創板2年定開基金的虧損率低於50%之外,其他六隻基金的虧損率都超過了這個比例。

具體來看,萬家科創板2年定開基金在這三年中的虧損爲37.27%。而其他幾隻基金的虧損情況則更爲嚴重:萬家全球成長一年期持有基金(成立於2021年9月22日)虧損了55.40%,萬家創業板2年定開基金虧損了53.04%,萬家自主創新基金虧損了56.21%,萬家科技創新基金虧損了52.30%,萬家經濟新動能基金虧損了56.11%,萬家行業優先基金虧損了55.94%。這些數據反映出萬家基金在這段時間內的投資表現普遍不佳。

對於萬家基金來說,黃興亮這樣的“猛將”製造的虧損,需要多少黃海那樣的“天兵”才能彌補?

不過,對於萬家基金來說,可能黃興亮纔是“公司好員工”。黃海雖然給基民創造了6億的利潤和財富,卻只給萬家基金帶來了不到1億的管理費,而黃興亮雖然虧掉基民90多億但卻給萬家基金創造了超10億的管理費收入。

(數據來源:天天基金網、銳眼哥整理)

007感到困惑的是,黃興亮管理的萬家全球成長一年持有基金在最近三年的表現爲何如此不佳,虧損率竟然超過了55%。按照常理,全球成長型基金應該以美股市場,尤其是納斯達克指數中的一些大型公司爲重點投資對象。

如果該基金能夠集中投資這些公司,考慮到這些公司近年來的強勁增長,其收益理應遠遠超過黃海所管理的煤炭股。然而,實際情況卻與預期大相徑庭,這確實令人費解。

但是,黃興亮就要“自作聰明”,在全球去精選個股,拿了一把不是全球任何行業頭部公司的股票。

有一種更合理的解釋,黃興亮這種基金經理就是來收管理費的,管理費收的多,自己獎金就多!

黃海是個老實人,但萬家基金沒用好

萬家精選、萬家新利靈活、萬家宏觀擇時這三隻逆市飄紅的基金,都是行業“老將”、萬家“新人”黃海所管理的產品。

在萬家基金任職基金經理的三年多時間裡,黃海所管理的幾支基金不僅實現了遠超市場平均水平和同行業競爭對手的超額收益,而且近一年來,它們在國內偏股基金的收益率排名中穩居前五。

儘管黃海在萬家基金擔任基金經理的起始時間並不處於市場的最佳時機,當時許多同期發行的基金已經遭受了嚴重虧損,但他所管理的基金不僅避免了虧損,還實現了高達94%的回報率。

關鍵在於黃海採取了與衆不同的策略,逆市場而行。在過去三年中,他管理的這三隻基金爲投資者帶來了大約6億多的利潤,而同期的基金管理費收入則不到1億。

以黃海這樣的水平,如果不是在萬家基金,應該可以爲更多的投資者創造很有性價比的投資回報,但可惜在以管理費收入爲導向的萬家基金,黃海能發揮的作用實在有限。

也正是因爲業績好不等於管理費收入高,這使得萬家基金的導向很成問題,在同一家基金公司中,既有黃海這樣的高手,也有業績一塌糊塗但管理費收入高的黃興亮。

兩種極端出現在萬家基金身上,如果明白其中的原因,也就不覺得奇怪了。